岩浆铜镍矿与钒钛磁铁矿的过渡类型——新疆哈密香山西矿床

被引:70
作者
王玉往 [1 ]
王京彬 [1 ]
王莉娟 [1 ]
彭晓明 [2 ]
惠卫东 [2 ]
秦全新 [2 ]
机构
[1]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2]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大队
关键词
岩浆矿床; 镁铁-超镁铁质岩; 铜镍-钛铁复合型矿床; 过渡类型; 新疆香山西; 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铜镍硫化物矿床与钒钛磁铁矿矿床虽然同属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范畴,但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不共生的。新疆东天山地区的香山西矿床则是一个铜镍矿与钛铁矿共生的实例。香山地区为一复式含矿杂岩体,最早期形成辉长岩(如角闪辉长岩、灰白色细粒辉长岩等)为主体的侵入;第二期侵入的是以辉橄岩、单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为主的超镁铁质岩,含铜镍硫化物矿化;第三期则为岩浆期后残余岩浆形成的含钛铁矿化的辉长岩(脉)。香山西铜镍-钛铁矿床含矿岩石的碱度、镁铁指数、岩浆酸度、钙碱富集指数等地球化学参数,氧逸度和硫逸度等物理化学参数均介于独立的典型铜镍硫化物和典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之间。矿床中磁铁矿较其他钒钛磁铁矿矿床(尾亚)具较高的V和Ti含量,同时黄铁矿和黄铜矿具较高的Co、Ni和Cu含量,反映出成矿过程中,Cu-Ni-Co系列与V-Ti-Fe系列的分离不够彻底。形成本区CuNi-VTi复合型矿床的原因,可能在于矿床所处独特的构造环境——产于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边缘)。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31]   四川攀西地区新街岩体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金属矿物的成因 [J].
李存帅 ;
徐盛林 .
岩石矿物及测试, 1983, (03) :161-174+240
[32]   磁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实际意义 [J].
徐国风 ;
邵洁涟 .
地质与勘探, 1979, (03) :30-37
[33]  
A. J. Naldrett.World-class Ni-Cu-PGE deposits: key factors in their genesis[J].Mineralium deposita,1999
[34]  
G. Will,G. Nover.Influence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n the Mg/Fe distribution in olivines[J].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inerals,1979
[35]  
Albert M. Kudo,Daniel F. Weill.An igneous plagioclase thermometer[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70
[36]  
张云湘,袁学诚主编.中国攀西裂谷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37]  
姚家栋著.西昌地区硫化铜(铂)镍矿床成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8]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 著.白家咀子硫化铜镍矿床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