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40
作者
董云鹏
张国伟
赖绍聪
周鼎武
朱炳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2] 西北大学地质系
[3] 西安
[4]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襄-广断裂; 花山; 蛇绿混杂岩; 缝合带; 洋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证明 ,在秦岭造山带南缘襄 (樊 ) 广 (济 )断裂带的三里岗 三阳区段残存有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 ,是以多条断裂和韧性剪切带为骨架 ,剪切包容花山蛇绿岩块、小阜岛弧火山岩、深海沉积岩、弧前沉积以及来自两侧陆块的基底和盖层沉积岩块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花山蛇绿岩的玄武质岩石类似于MORB的性质 ,形成于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小阜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该混杂岩带因存在蛇绿岩及岛弧火山岩而成为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蛇绿构造混杂岩 ,指示曾存在古板块构造缝合带 ,标志着南秦岭与扬子板块之间确曾存在过古洋盆———花山小洋盆 .
引用
收藏
页码:222 / 23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大洪山钾镁煌斑岩[M]. 地质出版社 , 刘观亮等著, 1993
[12]  
秦岭造山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叶连俊等主编, 1991
[13]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
[1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15]  
foropensystemmagmaticprocesses. JPetrol . 1985
[16]   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 [J].
李春昱 .
地球物理学报, 1975, (01) :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