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里下河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5
作者
诸葛丰林
郑有飞
吴荣军
徐静馨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气候研究和预报模型; 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暴雨模拟; 对比分析;
D O I
10.13577/j.jnd.2014.052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WRFV3.4模式中9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对1991年7月6日02时-7日08时(北京时)里下河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着重分析了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及雨区范围等方面,并将模拟结果与降水显著的6个测站的实测值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的降水带均呈西南—东北走向,强降水中心主要位于里下河地区,各方案基本模拟出了雨带的走向、降水落区,但降水强度以及降水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Kessler方案对建湖和宝应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5方案对高邮和扬州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SM3方案对兴化地区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好,WDM6方案对泰州地区的降水模拟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