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甘肃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10
作者
曲静
吴铭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旅游数字足迹; 旅游流; 社会网络分析法; 甘肃省;
D O I
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80101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通过"火车头采集器"在携程网和百度旅游网站搜集到458篇网络游记,运用社会网络法分析甘肃省外地散客旅游流的时空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旅游客流季节性明显,游客出游时间相对集中且存在明显景区偏好;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低,节点分布不均衡,少数节点在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全省存在5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结密度高,子群间联系不密切;旅游节点等级差异明显,整体旅游线路较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分析——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为例 [J].
冯芷菁 ;
陈慧 ;
颜嘉华 ;
何佩仪 ;
吴颖欣 ;
黄晓欣 .
价值工程, 2016, 35 (32) :76-79
[2]   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分析 [J].
张俊丽 ;
张红 ;
刘妍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6, 32 (01) :120-124
[3]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历时性比较 [J].
杨兴柱 ;
吴静 .
旅游科学, 2015, 29 (04) :35-46
[4]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目的地关注度与共现效应研究——以上海历史街区为例 [J].
梁保尔 ;
潘植强 .
旅游学刊, 2015, 30 (07) :80-90
[5]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城市入境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J].
杨敏 ;
李君轶 ;
杨利 .
旅游科学, 2015, 29 (03) :59-68
[6]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西藏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J].
李艳 ;
严艳 ;
贠欣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6) :176-182
[7]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研究——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为例 [J].
潘植强 ;
梁保尔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 37 (05) :40-48+78
[8]   基于网络文本的丝绸之路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J].
程圩 ;
隋丽娜 ;
程默 .
西部论坛, 2014, 24 (05) :101-108
[9]   中国入境旅游流流量与流质的空间错位分析 [J].
李振亭 ;
张晓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 (07) :758-761
[10]   基于突变理论的过饱和旅游流应急疏散效率评价方法 [J].
戢晓峰 ;
梁斐雯 ;
陈方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