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竹 [1 ,2 ]
杨文钰 [2 ]
机构
[1]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套作大豆; 密度; 茎叶形态; 产量;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05.092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进一步完善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技术要点。[方法]在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大豆茎叶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茎粗和茎干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株高随密度的变化存在品种差异,贡选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乐豆1号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比叶重在整个生育期呈升-降-升的趋势,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时期呈抛物线型变化,且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贡选1号在套作条件下产量高于乐豆1号,但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为16.5万株/hm2,高密度下减产严重;乐豆1号的耐密性较强,最适密度为16.5万21.0万株/hm2。[结论]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模式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57 / 196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株型大豆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J].
邱强 ;
石一鸣 ;
闫晓艳 ;
张伟 ;
高淑芹 ;
董岭超 .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03) :11-13
[2]   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J].
张富厚 ;
王黎明 ;
郑跃进 ;
马占强 ;
韦淑亚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2) :44-45+50
[3]   不同密度下大豆叶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J].
杜吉到 ;
丁希武 ;
郑殿峰 ;
张晓艳 ;
梁喜龙 ;
冯乃杰 ;
张玉先 .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05) :40-43
[4]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J].
张伟 ;
张惠君 ;
王海英 ;
谢甫绨 ;
陈振武 .
大豆科学, 2006, (03) :283-287
[5]   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J].
杜吉到 ;
杜汝军 ;
郑殿峰 ;
张晓艳 ;
梁喜龙 ;
冯乃杰 ;
丁希武 ;
张玉先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 (03) :1-4
[6]   半干旱地区不同品种大豆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J].
丁希武 ;
杜吉到 ;
冯乃杰 ;
张玉先 ;
梁喜龙 ;
郑殿锋 .
杂粮作物, 2006, (02) :110-111
[7]   不同密度对大豆产量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J].
杜长玉 ;
胡兴国 ;
何忠仁 ;
邵玉彬 .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02) :35-36
[8]   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J].
章建新 ;
翟云龙 ;
薛丽华 .
大豆科学, 2006, (01) :1-5
[9]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J].
何世炜 ;
常生华 ;
武得礼 ;
朱祥清 .
草业学报, 2005, (05) :43-47
[10]   种植密度对极早熟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 [J].
何中国 ;
李玉发 ;
李淑芳 ;
曲祥春 ;
郭中校 ;
武巍 .
吉林农业科学, 2005, (04)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