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短尾鼩(Anourosorex)化石

被引:7
作者
郑绍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贵州; 中晚更新世; 短尾鼩;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85.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贵州发现的属于食虫类 Anourosorex 属的182件标本按齿式可分为两种类型,齿式为的是 A kui; 齿式为的是两新种, A. edwardsi sp. nov. 和 A. qianensis sp. nov.. 含有 A. kui 的岩灰洞、天门洞及穿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可与四川盐井沟及歌乐山中更新世中晚期动物群相对比. A. kui 与较原始的 A. edwardsi 共生的岩灰洞和穿洞动物群的时代可能较之天门洞稍早.较进步的绝灭种 A. qianensis 单独存在于挖竹湾洞、天桥裂隙、白脚岩洞并和云南呈贡三家村晚更新世地点的材料可以对比. 根据齿式及形态特征 A. kui 应是现生种 A. squamipes 的直接祖先.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云南呈贡三家村晚更新世小哺乳动物群 [J].
邱铸鼎 ;
李传夔 ;
胡绍锦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4, (04) :281-293
[2]   和县猿人地点小哺乳动物群 [J].
郑绍华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3, 21 (03) :230-240
[3]   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划分问题 [J].
计宏祥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4) :271-277
[4]   贵州桐梓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J].
吴茂霖 ;
王令红 ;
张银运 ;
张森水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1) :14-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