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事件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浓度变化和硫酸盐的形成

被引:20
作者
刘咸德
董树屏
李冰
高占君
李玉武
MOON Kil-Choo
GHIM Young Sung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3]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4] 烟台环境监测中心站
[5]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6]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
[7] 北京
[8] 山东烟台
[9] 韩国汉城-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沙尘暴事件; 硫酸盐形成;
D O I
10.13198/j.res.2005.06.14.liuxd.003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质谱和离子色谱分析了2002年3月28日—4月8日在山东长岛县采集的共11对粗、细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成,探讨4月6—8日沙尘暴事件中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变化和硫酸盐的形成。沙尘暴事件应区分前锋和后续部分,前锋与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相互作用,具有硫富集的特征。后续部分较好地保持了长距离传输风沙尘本身的特征。硫酸盐的形成机理可能是多相氧化而不是简单的酸碱中和。硫酸铵是首先生成的含硫物种,这是细颗粒主导的形成过程。硫酸铵逐渐转化为其他硫酸盐,硫的成分也逐渐向粗颗粒转移。在沙尘暴事件中含硫污染物不但有一个从气相向颗粒物转变的过程,也有一个从细颗粒向粗颗粒转化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PM化学物种的质量平衡特征 [J].
杨复沫 ;
贺克斌 ;
马永亮 ;
张强 ;
Cadle S H ;
Chan T ;
Mulawa P A .
环境化学, 2004, (03) :326-333
[2]   基于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数据表征复合型大气铅污染过程 [J].
刘咸德 ;
董树屏 ;
郭冬发 ;
李冰 ;
F.Adams .
质谱学报, 2004, (01) :6-11
[3]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4]   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浦一芬 ;
刘强 ;
符建中 ;
张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3) :25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