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及心理需求方式评价

被引:9
作者
杨建文 [1 ]
还锡萍 [2 ]
丁建平 [2 ]
李小宁 [2 ]
郭海健 [2 ]
机构
[1] 不详
[2] 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原健康教育科)
[3] 不详
[4]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不详
关键词
艾滋病; 不同目标人群; 健康教育; 方式; 模式; 现况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95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目标人群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及其一致性现况,探讨健康教育的适宜方式和模式,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6套调查问卷,获有效样本5 854人。结果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前5种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广播、网络、学校教育,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广播、网络、宣传资料;重点人群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网络、宣传画、广播,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报刊书籍、电视、宣传栏、广播、宣传资料;高危人群获取方式依次为电视、报刊书、宣传资料、网络、Vct门诊,心理需求方式依次为电视、网络、报刊书、宣传资料、艾防员宣讲;前5种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分别覆盖总目标人群的32%~92%;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不尽一致,一般人群获取方式与心理需求方式一致性为50%~90%,明显好于重点人群45%~70%和高危人群35%~70%,一致性水平与知识知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方式和心理需求方式不尽一致,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心理需求方式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据此提出了3类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较适宜的方式和四种模式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828 / 8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性病艾滋病预防的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 [J].
张少华 ;
刘建东 ;
曹月霞 ;
李和 ;
张明 ;
苏丽环 ;
许榕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6, (05) :537-538
[12]   我国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初探 [J].
刘彦 .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03) :87-88
[13]   中国艾滋病防制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模式(2)——一般人群和学校的健康教育 [J].
刘民 ;
余冬保 ;
李俊勇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6) :394-395+405
[14]   中国AIDS防制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模式(1)——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J].
李俊勇 ;
刘民 ;
余冬保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5) :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