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23
作者
刘燊
胡瑞忠
赵军红
冯彩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贵阳,,贵阳,,贵阳,,贵阳,
关键词
中生代; 脉岩; 成因; 源区; 鲁西;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4.06.004
中图分类号
P58 [岩石学];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本文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鲁西地区淄博盆地几个岩区的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了探讨。脉岩的 K- Ar年龄 (72 .2~ 116 .3Ma)表明其为晚中生代 (白垩纪 )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显示该脉岩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脉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成岩过程可能同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Ti- Fe氧化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Pb同位素组成 :2 0 8Pb/2 0 4 Pb=36 .30 8~ 38.32 9;2 0 7Pb/2 0 4 Pb=15 .170~ 15 .6 32 ;2 0 6 Pb/2 0 4 Pb=16 .6 5 8~ 18.4 70 ,可以和下地壳组成相比 ,暗示成岩过程中存在大量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岩浆在构造上受控于燕山造山带坍塌和沂沭断裂带 (郯庐断裂山东段 )的活动 (左行平移和伸展 ) ,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 ,且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性。这暗示岩浆早期鲁西地区存在古大洋板块 (苏 -鲁洋 )的俯冲作用 (即古俯冲作用 )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鲁西青山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成因探讨:主元素和微量元素证据
    胡瑞忠
    赵军红
    冯彩霞
    [J]. 地球化学, 2003, (04) : 306 - 316
  • [2] 苏皖地块——特提斯演化阶段独立的构造单元
    吴根耀
    陈焕疆
    马力
    徐克定
    [J].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 77 - 87
  • [3] 中国东部燕山期高原的发育及对矿产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启示
    吴根耀
    陈焕疆
    马力
    徐克定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 3 - 12
  • [4] 滇西新生代超钾质煌斑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石圈地幔组成的制约
    李献华
    周汉文
    韦刚健
    刘颖
    钟孙霖
    罗清华
    李寄嵎
    [J]. 地球化学, 2002, (01) : 26 - 34
  • [5] 胶西北两类金矿床暗色脉岩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刘洪文
    邢树文
    孙景贵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1) : 11 - 15
  • [6] 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探讨
    宋明春
    李洪奎
    [J]. 山东地质, 2001, (06) : 12 - 21+38
  • [7] 鲁西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的Ar-Ar定年及源区示踪
    邱检生
    徐夕生
    罗清华
    [J]. 科学通报, 2001, (18) : 1500 - 1508
  • [8] 中生代苏-鲁活动大陆边缘榴辉岩、煌斑岩、金矿及富集地幔间的成因联系
    胡受奚
    孙景贵
    凌洪飞
    叶瑛
    翟建平
    方长泉
    [J]. 岩石学报, 2001, (03) : 425 - 435
  • [9] 囊谦盆地新生代钾质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邓万明
    孙宏娟
    张玉泉
    [J]. 地质科学, 2001, (03) : 304 - 318
  • [10]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朱光
    王道轩
    刘国生
    宋传中
    徐嘉炜
    牛漫兰
    [J]. 地质科学, 2001, (03) : 269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