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认一致走向疏离:2001年前后的改革对教师与村落关系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王国明
杨赟悦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农村教师; 身份; 默认一致; 疏离;
D O I
10.13763/j.cnki.jhebnu.ese.2014.01.007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2001年前后的农村教育改革使得农村教师补充方式发生突变,市场化的招聘方式快速代替了传统教师补充方式。尽管农村籍大学生依然是农村教师的主要来源,但学校教育日渐远离村落,农民与学校的教师的关系日益经济理性化,教师在来源、教育关系上与村落社会的疏离日趋明显,农村教师身份的国家性、制度性日益彰显,村落性日益消弭,教师与村落之间的"默认一致关系"逐步被更为疏离的相互关系所取代。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 [J].
王献玲 .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 (06) :54-55
[2]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J].
李培林 ;
李炜 .
社会学研究, 2007, (03) :1-17+242
[3]  
中国特岗教师蓝皮书.[M].郑新蓉; 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 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
[5]  
共同体与社会.[M].(德) 滕尼斯;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教育.[M].刘精明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7]  
个体化社会.[M].(美)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8]  
师范教育史.[M].金长泽;张贵新主编;.海南出版社.2002,
[9]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马戎;(加)龙山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