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对控股股东“掏空”的抑制效应

被引:28
作者
冯慧群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PE); 控股股东“掏空”; 公司治理;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6.06.004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往的私募股权投资(PE)治理研究多关注对经理人的激励和监督,本文则从我国的公司治理特征出发,研究PE的介入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PE相对于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更具有"积极股东"的特性,能够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排除了其他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影响,指出PE介入的公司其控股股东行为的收敛是PE治理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也能影响PE治理,具体表现为董事会机制(内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替代效应",而审计质量和分析师追踪(外部治理)对PE抑制控股股东"掏空"有"协同效应"。本文推进了PE治理研究,为我国PE机构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 Christian Leuz,Dhananjay Nanda,Peter D Wysocki.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3 (3)
[22]  
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2 .
[23]  
1933年证券法 .2 .
[24]   股权投资者异质性对董事会职能演进的影响——以平高电气为例 [J].
陈闯 ;
杨威 .
管理世界, 2008, (12) :149-159
[25]   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 [J].
叶康涛 ;
陆正飞 ;
张志华 .
经济研究, 2007, (04) :101-111
[26]   公司治理与掏空 [J].
高雷 ;
何少华 ;
黄志忠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157-1178
[27]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刘玉敏 .
南开管理评论, 2006, (01) :84-90
[28]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J].
徐莉萍 ;
辛宇 ;
陈工孟 .
经济研究, 2006, (01) :90-100
[29]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J].
姜国华 ;
岳衡 .
管理世界, 2005, (09) :119-126+157+171
[30]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 [J].
王琨 ;
肖星 .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02)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