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77
作者
纪瑞鹏 [1 ]
张玉书 [1 ]
姜丽霞 [2 ]
张淑杰 [1 ]
冯锐 [1 ]
陈鹏狮 [1 ]
武晋雯 [1 ]
米娜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生产; 农业气象灾害; 适应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162 [农业气候];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3 ;
摘要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玉米产量及面积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971年以来,东北地区≥10℃积温增加了262.8℃,≥10℃积温带(以2700℃为例)平原区向北推进了约200~300km左右,向东扩展50~150km。1991年开始玉米生长季(4~9月)降水量持续减少,年平均水分亏缺量达391.5mm,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初霜日推后7~9天,无霜期延长了14~21天,霜冻灾害几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玉米延迟型冷害进入低发期。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玉米可种植区范围不断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东扩,玉米适播起始时间提前。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增加趋势分别为967万t/10a、72万hm2/10a。未来40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以减产为主,与过去30年(1961~1990年)相比平均减产9.5%左右。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搭配,依靠水利工程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Ⅵ.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J]. 王静,杨晓光,李勇,刘志娟,张晓煜.应用生态学报. 2011(06)
[2]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Ⅳ.未来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 [J].
刘志娟 ;
杨晓光 ;
王文峰 ;
赵俊芳 ;
张海林 ;
陈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1) :2280-2291
[3]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预测 [J].
张建平 ;
王春乙 ;
杨晓光 ;
赵艳霞 ;
刘志娟 ;
王靖 ;
陈艳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50-55
[4]   气候变暖对中国亚热带北界位置的影响 [J].
缪启龙 ;
丁园圆 ;
王勇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634-642
[5]   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的初步预测 [J].
熊伟 ;
杨婕 ;
林而达 ;
许吟隆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10) :1092-1101
[6]   基于分期播种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Zea mays)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马树庆 ;
王琪 ;
罗新兰 .
生态学报, 2008, (05) :2131-2139
[7]   基于GIS的东北地区后备农用地资源评价 [J].
艾建玲 ;
陈佑启 ;
姚艳敏 .
经济地理, 2007, (04) :637-639
[8]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J].
刘颖杰 ;
林而达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9-233
[9]   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纪瑞鹏 ;
张玉书 ;
冯锐 ;
陈鹏狮 ;
张淑杰 ;
武晋雯 .
资源科学, 2007, (02) :74-82
[1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J].
王英 ;
曹明奎 ;
陶波 ;
李克让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31-104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