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33
作者
王张华 [1 ]
张丹 [2 ]
李晓 [3 ]
陶士康 [2 ]
解燕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3]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磁性矿物; 白龙港玄武岩; 变质岩物源; 长江上游物源; 构造沉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4.1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晚新生代钻孔SG7孔沉积物的粒度和磁性分析,揭示磁性矿物类型随时间的演变,探讨新构造运动、气候、海平面等对本区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新世磁性强弱相间,且达到全剖面最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和黄铁矿,反映本区气候暖湿,发育山间湖泊,沉积物主要来自周边白龙港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早更新世早期,磁性为全剖面最弱,以磁铁矿为主,反映在构造沉降作用下,发生物源改变,即主要来自贫铁的中酸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同时沉积物主要为冰期的河道相沉积,反映山间河流/冲积扇环境;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磁性显著增强且和沉积物粗细变化一致,粗颗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以变质岩来源的粗粒磁铁矿为主,细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见针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反映古地理环境逐渐向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演变;自晚更新世晚期出现细粒磁赤铁矿和磁铁矿,反映长江上游物源的加入。全新世沉积物磁性较更新世泥质沉积物显著增强,反映长江河口、三角洲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8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两次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 [J].
王张华 ;
赵宝成 ;
陈静 ;
李晓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99-110
[2]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 [J].
陈静 ;
王哲 ;
王张华 ;
陈中原 .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700-708
[3]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韦桃源 ;
陈中原 ;
魏子新 ;
王张峤 ;
王张华 ;
殷鸿福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397-405
[4]   长江口第四纪沉积物中构造与古气候耦合作用的探讨 [J].
王张峤 ;
陈中原 ;
魏子新 ;
王张华 ;
韦桃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4) :1503-1511
[5]   玄武岩发育土壤的磁化率及其机理解析 [J].
卢升高 ;
张子玉 ;
俞劲炎 ;
张卫国 ;
俞立中 .
土壤学报, 1999, (04) :544-550
[6]   黄东海大陆架及邻域大地构造演化史 [J].
郭玉贵 ;
李延成 ;
许东禹 ;
刘锡清 ;
张训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1) :2-13
[7]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中标志性物源分析及其河流贯通入海意义.[D].陈静.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
[8]  
上海市第四纪元地层与沉积环境.[M].邱金波; 李晓;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9]  
Elemental compositions and monazite age patterns of core sediments in the Changjiang Delta: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provenanc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J].Shouye Yang;Congxian Li;Kazumi Yokoyama.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6, 3
[10]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and trace-element indices of the Yangtze delta, eastern Chin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rine transgressions [J].
Chen, ZY ;
Chen, ZL ;
Zhang, WG .
QUATERNARY RESEARCH, 1997, 47 (02) :1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