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三峡水域优势藻类的演替及其增殖行为研究

被引:16
作者
刘信安
张密芳
机构
[1]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藻类; 水华; 实验模拟; 藻类生长;
D O I
10.13227/j.hjkx.2008.07.016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在三峡水系中重庆主城段的长江与嘉陵江现场布点、采样和分析自然水体中的藻类,在实验室内分别模拟氮磷比、光照和流速对嘉陵江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不同TN/TP和光照强度的静水环境中蓝藻和绿藻生长迅速,硅藻消亡很快,其它藻类变化不大,总藻细胞密度最大可达107个/L以上;而在0.03 m/s左右的缓流下总藻细胞增长最明显,但密度也只能达到106个/L,硅藻比例提高,当流速进一步加快,蓝藻和绿藻比例降低.显然,优势藻类随水文情势发生演替.总藻密度分别与TN/TP、流速拟合的可决系数R2均在0.93以上,与光照强度的拟合效果次之.自然状态下两江的现场水样分析还表明:嘉陵江总藻密度大于长江,硅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绿藻和蓝藻,与实验室测试结果相符.
引用
收藏
页码:1838 / 18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氮磷对微囊藻和栅藻生长及竞争的影响 [J].
万蕾 ;
朱伟 ;
赵联芳 .
环境科学, 2007, (06) :1230-1235
[2]   三峡库区藻类种群结构与密度变化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J].
况琪军 ;
周广杰 ;
胡征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02) :231-235
[3]   氮、磷对水华发生的影响 [J].
陈琼 .
生物学通报, 2006, (05) :12-14
[4]   浅谈流速对三峡库区藻类生长的影响 [J].
焦世珺 ;
钟成华 ;
邓春光 .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02) :48-50
[5]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6]   谨防三峡暴发“水华” [J].
叶闽 ;
彭盛华 ;
杨国胜 .
建设科技, 2003, (07) :14-15
[7]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变化规律研究[D]. 宋丽娟.重庆大学. 2006
[8]  
淡水微型生物图谱[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周凤霞, 2005
[9]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
[10]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刘鸿亮等主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