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藻型湖泊水体生态及理化特性的实验对比

被引:10
作者
李英杰 [1 ,2 ,3 ]
胡小贞 [2 ]
胡社荣 [3 ]
年跃刚 [2 ]
赵斌 [2 ]
机构
[1]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
草型湖泊; 藻型湖泊; 富营养化; 日变化; 季节变化;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5.041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2006年9月,根据营养水平和种植水草的差异设计了6个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实验用水草为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和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在15个月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监测各系统的景观外貌和水质,对草、藻型湖泊生态及理化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草、藻型系统分别对应清水和浊水2种状态,景观外貌差异很大。(2)水草可使湖泊系统维持在清水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使富营养化湖泊维持在清水状态;但是水草腐烂分解等也可使水质迅速恶化,甚至引起湖泊草、藻状态的转变;关键在于,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系统内水草能否健康生长。(3)由于营养和生产力水平低,贫营养系统的水质指标随时间变化较小,草、藻型系统间的差异不明显,DO变化范围分别为8.1~14.4mg·L-1、7.5~11.6mg·L-1,pH8.71~9.89、8.25~9.22,TP0.006~0.012mg·L-1、0.006~0.053mg·L-1,TN0.11~0.71mg·L-1、0.10~0.83mg·L-1,NH4+-N0.01~0.17mg·L-1、0.01~0.26mg·L-1,PO43--P0.002~0.012mg·L-1、0.000~0.008mg·L-1。(4)由于水草和藻类的大量生长等,中营养与富营养系统湖水的DO、pH、水温和NH4+-N的日变化明显,日变化曲线呈"⌒"形,且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由于水草向底泥中输氧气等原因,与藻型湖泊相比,草型湖泊水中TP、TN和NH4+-N的浓度较低,PO43--P浓度较高,草、藻型系统的TP均值分别为0.16、0.51mg·L-1,TN1.30、8.32mg·L-1,NH4+-N0.19、0.43mg·L-1,PO43--P0.07、0.01mg·L-1。
引用
收藏
页码:1649 / 16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长江中下游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机制 [J].
曾海鳌 ;
吴敬禄 .
水科学进展, 2007, (06) :834-841
[2]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J].
龚春生 ;
姚琪 ;
范成新 ;
董浩平 ;
郑超海 ;
包先明 .
湖泊科学, 2006, (02) :179-183
[3]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与生态恢复探讨 [J].
年跃刚 ;
宋英伟 ;
李英杰 ;
孙艳妮 ;
聂志丹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1) :67-70
[4]   美国Apopka湖的富营养化及其生态恢复 [J].
古滨河 .
湖泊科学, 2005, (01) :1-8
[5]   太湖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陈宇炜 ;
高光 .
湖泊科学, 2005, (01) :81-86
[6]   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变化的研究 [J].
赵文 ;
董双林 ;
张兆琪 ;
申屠青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234-236
[7]   环境条件变化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 [J].
王晓蓉 ;
华兆哲 ;
徐菱 ;
赵闯 ;
吴重华 .
环境化学, 1996, (01) :15-19
[8]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9]   Sediment and water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in patche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running waters [J].
Schneider, S ;
Melzer, A .
HYDROBIOLOGIA, 2004, 527 (01) :19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