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川西南嘉陵江组嘉5段为例
被引:32
作者:
刘宏
[1
]
谭秀成
[1
]
李凌
[1
]
罗冰
[1
]
马昌林
[2
]
杨立根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
来源: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川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构等均不相同。云坪微相内发育的粉晶云岩储集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配置关系,储渗性能极好,为本区最优质储集层;砂屑滩微相内发育的砂屑灰岩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较孤立的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集层多表现为高孔低渗特征,渗透性能较差。储集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储集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集层,碳酸盐岩台地内部次级微地貌起伏使得储集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白云石化作用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