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川西南嘉陵江组嘉5段为例

被引:32
作者
刘宏 [1 ]
谭秀成 [1 ]
李凌 [1 ]
罗冰 [1 ]
马昌林 [2 ]
杨立根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溶蚀作用; 白云石化; 主控因素; 嘉陵江组; 川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岩心、常规及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嘉陵江组嘉5段储集层基本特征及主控因素。识别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粉晶云岩储集层和砂屑灰岩储集层,两类储集层的形成环境、储集空间、孔渗性能、孔喉结构等均不相同。云坪微相内发育的粉晶云岩储集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良好的孔喉配置关系,储渗性能极好,为本区最优质储集层;砂屑滩微相内发育的砂屑灰岩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较孤立的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集层多表现为高孔低渗特征,渗透性能较差。储集层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储集层为典型的相控型储集层,碳酸盐岩台地内部次级微地貌起伏使得储集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白云石化作用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作用是形成优质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复杂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以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为例 [J].
赵伦 ;
李建新 ;
李孔绸 ;
范子菲 ;
宋珩 ;
程绪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3) :304-309
[2]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J].
刘昭茜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凡元芳 ;
汤济广 ;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52-561
[3]   碳酸盐岩成岩史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普光气田为例 [J].
高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6) :733-739+747
[4]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成藏模式及勘探思路 [J].
赵宗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92-703
[5]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研究 [J].
谭秀成 ;
邹娟 ;
李凌 ;
周彦 ;
罗冰 ;
刘宏 ;
姚宴波 ;
林建平 .
石油学报, 2008, (02) :219-225
[6]   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 [J].
昌燕 ;
谭秀成 ;
杜本强 ;
周子琰 ;
邹娟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S2) :12-15+168
[7]   磨溪气田嘉二段鲕粒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J].
周彦 ;
谭秀成 ;
刘宏 ;
罗玉宏 ;
张孝兰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30-33+188
[8]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预测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61-166
[9]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储集层的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曹宏 ;
杨雨 ;
张宝民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17-21
[10]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J].
马永生 ;
蔡勋育 ;
李国雄 .
地质学报, 2005, (06) :85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