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沿海城市群滨海湿地的陆源人类活动影响模式

被引:11
作者
王毅杰 [1 ,2 ]
俞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地利用; 污染物; 综合影响; 滨海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随着陆源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干扰日益强烈,研究滨海湿地陆源人类活动影响规律对于滨海湿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三大沿海城市群(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围海造地(直接因子)和流域污染物(营养盐、非点源无机污染物)输入(间接因子)表征1990—2000年间滨海湿地的陆源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及规律。研究发现,虽然围海造地仍然以农业用地为主(>50%),但城市建设用地比例随人口城市化率增高而增加,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最高;在环渤海湾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超过60%的滨海湿地面积受到高或中等污染物输入强度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则有44.7%的滨海湿地面积处于中等污染物输入强度及以上。通过叠加围海造地和污染物输入双重陆源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强度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平均强度指数达到0.79,且处于中等及以上影响强度区域面积比例达到78%,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滨海湿地区域。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陆源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的强影响区域多集中分布于河流入海口、较为发达城市滨海区以及海岸线附近。
引用
收藏
页码:998 / 101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环渤海滨海湿地时空格局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J].
温庆可 ;
张增祥 ;
徐进勇 ;
左丽君 ;
汪潇 ;
刘斌 ;
赵晓丽 ;
易玲 .
遥感学报, 2011, 15 (01) :183-200
[2]  
广东省县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以紫金县为例[J]. 张俊平,胡月明,田原,王璐,刘素萍.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3]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J].
刘春悦 ;
张树清 ;
江红星 ;
王会 ;
孙妍 .
国土资源遥感, 2009, (03) :78-83
[4]   近20年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及其原因分析 [J].
张绪良 ;
陈东景 ;
谷东起 .
科技导报, 2009, 27 (04) :65-70
[5]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J].
宗秀影 ;
刘高焕 ;
乔玉良 ;
林松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01) :91-97
[6]   影响我国河口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问题 [J].
赵晓涛 ;
杨威 ;
周丹 ;
陈沈良 .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03) :91-93
[7]   我国近代滩涂开发利用综述 [J].
裘江海 .
水利发展研究, 2006, (03) :26-28
[8]   厦门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陈鹏 .
生态科学, 2005, (04) :359-363
[9]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 [J].
刘红玉 ;
吕宪国 ;
刘振乾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01-106
[10]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