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1979—2006

被引:26
作者
陈军 [1 ]
徐士元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能源效率;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D O I
10.19445/j.cnki.15-1103/g3.2008.01.003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201 ; 020105 ;
摘要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1979—2006年间中国的FDI、人力资本和R&D投入等技术进步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增加科技投入、加速人力资本形成和促进FDI吸收和利用,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长期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 [J].
吴滨 ;
李为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2) :121-128
[2]   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J].
陈劲 ;
陈钰芬 ;
余芳珍 .
科研管理, 2007, (01) :7-13
[3]   三次产业间相互冲击的动态响应 [J].
欧阳建国 ;
余甫功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0) :3-12+69
[4]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解:1980—2004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10) :34-40
[5]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6]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 [J].
徐瑛 ;
陈秀山 ;
刘凤良 .
经济研究, 2006, (08) :93-103+128
[7]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8]   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吴巧生 ;
成金华 .
财经研究, 2006, (06) :75-85
[9]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J].
代谦 ;
别朝霞 .
经济研究, 2006, (04) :15-27
[10]   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 [J].
周鸿 ;
林凌 .
产业经济研究, 2005, (05)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