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利用效率——以贵州省草海村为例

被引:28
作者
祖健
张蚌蚌
孔祥斌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细碎化; 利用效率; 自然地块; 承包地块; 农户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采用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案例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耕地细碎化及其利用效率定量模型,揭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与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确定合理地块大小提供借鉴。研究结果:1)草海村耕地在自然细碎化和权属细碎化的叠加下,呈现出地块数量过多,承包地块面积偏小,而地块离家不是很远的特征。自然细碎化主要表现自然地块数量偏多,全村达67块,平均自然地块面积为7.0×104 m2;权属细碎化S指数平均值为0.84,地块距离指数平均值为0.22。2)耕作效率,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快速提高,提高约61%;承包地块面积1 000~1 500m2,效率小幅度下降,下降近13%;承包地块1 500 m2以上,耕作效率趋于稳定于0.075 2 m2/s。灌溉效率在承包地块面积0~1 000m2,效率随承包地块面积增大而提高,提高近27%,在承包地块面积1 500m2以上,效率变化缓慢,稳定于0.082 6m2/s。而路程效率在步行速度一定情况下,承包地块离家越远,其效率越低。研究结论:西南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效率随地块面积增大,先大幅度提高(0~1 000 m2),然后变化平缓(1 000~1 500 m2),最后趋于稳定(>1 500m2);因此,对于1 000m2以下的承包地块,采取土地整治、权属调整、互换并地(土地整合)、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使其承包地块面积达到1 000m2以上,极利于提高耕作效率和灌溉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耕地细碎化成因及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D].邓建波.四川农业大学.2013, 03
[2]  
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刘燕.西南农业大学.2002, 02
[3]   Land fragmentation and farm productivity in China in the 1990s [J].
Nguyen, T ;
Cheng, EJ ;
Findlay, C .
CHINA ECONOMIC REVIEW, 1996, 7 (02) :169-180
[4]   中国西部区国家级标准样地分布特征及代表性 [J].
张蚌蚌 ;
孔祥斌 ;
相慧 ;
张青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7) :227-235
[5]   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 [J].
刘建生 ;
郧文聚 ;
赵小敏 ;
刘新卫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3) :47-53
[6]   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现状 [J].
杨晶 ;
何雪 .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 (02) :17-18+21
[7]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J].
吴兆娟 ;
高立洪 .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 (05) :1971-1976
[8]   基于耕作地块调查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太康县王盘村为例 [J].
张蚌蚌 ;
王数 ;
张凤荣 ;
徐艳 ;
郧文聚 ;
孔祥斌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10) :44-50
[9]   基于地块面积的土地整理耕作效率测算方法研究 [J].
罗丹 ;
徐艳 ;
王跃朋 ;
张凤荣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6) :73-78
[10]   群众自主式土地整治模式及其效应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三岔坪村为例 [J].
张蚌蚌 ;
王数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