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47
作者
王立 [1 ]
贾文奇 [2 ]
马放 [1 ]
李世阳 [1 ]
张淑娟 [1 ]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关键词
菌根真菌; 面源污染; 有机污染; 重金属; 生物修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2.024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菌根作为植物根系和真菌所建立的共生体,是生物界最为广泛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这一系统的形成能够有效增强植物的物质生产和抗病能力,全面改善宿主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在新兴生态农业生产领域受到广泛重视。与此同时,菌根系统的形成可有效促进植物对污染或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并能联合其它根际微生物共同发挥效能,在受损和污染环境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正成为环境工作者关注的新兴方向,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菌根技术在重要的环境修复领域,如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领域、污染场地生物修复领域、受损和胁迫环境恢复重建中的试验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其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菌根技术在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应用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应在菌根真菌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性、菌根系统的复杂性解析、以及内生菌根真菌分离纯化等关键理论与技术方面加大力度,尽早实现广适性功能菌种的工业化生产和多元"生物制剂"的开发,从而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1]  
From extensive clone libraries to comprehensive DNA arrays for the efficient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LIEVENS B,KERCKHOVE S V,JUSTéA,et al.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2010
[22]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 [J].
苑韶峰 ;
吕军 .
土壤通报, 2004, (04) :507-511
[23]   油污土微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与微生物活性关系 [J].
贾建丽 ;
李广贺 ;
钟毅 .
环境科学, 2004, (03) :110-114
[24]   生态系统复杂性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及其局限性 [J].
柴立和 ;
郎铁柱 .
自然杂志, 2004, (02) :98-102
[25]   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赵爱芬 ;
赵雪 ;
常学礼 .
土壤通报, 2000, (01) :44-47+50
[26]   丛枝菌根真菌和氮磷钾复合肥对砖瓦场破坏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英文) [J].
刘润进 ;
李敏 ;
刘杏忠 ;
张福锁 ;
李晓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3) :45-50
[27]   酞酸酯类增塑剂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 [J].
安琼,靳伟,李勇,徐瑞薇 .
土壤学报, 1999, (01) :118-126
[28]  
Plant signals and fungal perception during arbuscularmycorrhiza establishment. Natalia R,Esther S,Aurora O,Magdalene B. Phytochemistry . 2007
[29]  
Role of plants, mycorrhizae and phytochelators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land remediation[J] . A.G Khan,C Kuek,T.M Chaudhry,C.S Khoo,W.J Hayes.Chemosphere . 2000 (1)
[30]  
RHIZOSPHERE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CONTAMINATED SOILS[J] . T. D. NICHOLS,D. C. WOLF,H. B. ROGERS,C. A. BEYROUTY,C. M. REYNOLDS.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