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被引:34
作者
孟彦 [1 ,2 ]
曾令兵 [1 ]
杨焱清 [1 ]
肖汉兵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大鲵; 腹水病; 嗜水气单胞菌;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9.03.038
中图分类号
S947.3 [大鲵];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饶静静 ;
李寿崧 ;
黄克和 ;
江树勋 ;
潘群兴 .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05) :749-755
[2]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J].
刘堂水 ;
汪成竹 ;
陈昌福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5) :550-554
[3]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J].
陈云祥 ;
陈新民 .
渔业现代化, 2006, (05) :25-27
[4]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J].
朱大玲 ;
李爱华 ;
汪建国 ;
李明 ;
蔡桃珍 ;
胡靖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82-85
[5]   美国青蛙“抽搐症”病原及防治研究 [J].
叶雪平 ;
罗毅志 ;
施伟达 ;
杭小英 .
淡水渔业, 2005, (05) :48-50
[6]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病害防治初探 [J].
欧东升 .
内陆水产, 2005, (08) :17-18
[7]   PCR扩增特异性16SrDNA和溶血素基因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J].
储卫华 ;
陆承平 .
水产学报, 2005, (01) :79-82
[8]   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 [J].
杜雄伟 ;
于博 ;
李叶 ;
常藕琴 ;
吴淑勤 ;
石存斌 .
中国兽医科技, 2004, (10) :24-27
[9]   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 [J].
叶小丽 .
水产养殖, 2001, (06) :19-19
[10]   三角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研究 [J].
文祝友 ;
刘晓燕 ;
金燮理 ;
陈可毅 ;
萧克宇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