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找金铜,“下山”找钨锡及其理由

被引:18
作者
张旗 [1 ]
金惟俊 [1 ]
李承东 [2 ]
王元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高原; 山脉; 平原; 埃达克岩; 南岭型花岗岩; 金铜; 钨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金铜和钨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金铜经常伴生,钨锡经常伴生,金铜和钨锡通常不在一起.研究表明,金铜主要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产于加厚的地壳底部,地表相应的出现高原或山脉;钨锡主要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代表减薄的陆壳,产于平原区,地势较低.因此,从找矿的角度来说,应当"上山"找金铜,"下山"找钨锡.文中识别出中国三叠纪以来可能存在过的7个山脉(华北北部山脉、西秦岭-东昆仑山脉、额尔古纳山脉、松潘-中甸山脉、湘赣山脉、浙闽山脉和哀牢山-羌塘山脉)和2个高原(中国东部高原和湖南山地)以及现存的青藏高原,建议在上述高原和山脉上去找金铜矿,指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与金矿的密切关系,是今后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目标.认为钨锡成矿目前仍然以华南为最佳,但应注意在其他地块寻找钨锡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47 / 56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01 条
  • [1] 北京白查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与构造指示意义
    汪洋
    [J]. 岩石学报, 2009, 25 (01) : 13 - 24
  • [2] 早中生代的华北北部山脉:来自花岗岩的证据[J]. 张旗,王焰,金惟俊,王元龙,李承东,熊小林.地质通报. 2008(09)
  • [3] 晚中生代的中国东部高原:证据、问题和启示[J].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李承东.地质通报. 2008(09)
  • [4] 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武广
    陈衍景
    孙丰月
    李景春
    李之彤
    王希今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 899 - 910
  • [5] 福建行洛坑大型钨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
    张家菁
    陈郑辉
    王登红
    陈振宇
    刘善宝
    王成辉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1) : 92 - 97
  • [6]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低Sr-Yb型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陈志广
    张连昌
    万博
    张玉涛
    吴华英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 115 - 128
  • [7]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张旗
    王元龙
    金惟俊
    贾秀勤
    李承东
    [J]. 地质通报, 2008, (01) : 1 - 18
  • [8]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GE WenChun1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24) : 3416 - 3427
  • [9] 兴蒙造山带东段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葛文春
    吴福元
    周长勇
    张吉衡
    [J]. 科学通报, 2007, (20) : 2407 - 2417
  • [10] 青海东昆仑埃达克岩的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詹发余
    古凤宝
    李东生
    曹连强
    奎明娟
    [J]. 地质学报, 2007, (10) : 1352 - 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