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被引:89
作者
武广 [1 ]
陈衍景 [1 ,2 ]
孙丰月 [3 ]
李景春 [4 ]
李之彤 [4 ]
王希今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碰撞地壳加厚;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兴安岭北端的龙沟河、二十一站等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与斑岩型铜金矿化关系密切。这些岩体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少量属橄榄玄粗岩系列。其SiO2含量介于61.37%~66.59%,Al2O3含量为15.35%~17.06%,MgO含量介于2.02%~3.47%,Mg#指数高达44~59。(La/Yb)N介于16.85~81.73之间,δEu介于0.68~0.93,给出强分异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Ba、Sr和LREE强烈富集, Nb和Ta强亏损,Rb和Ti弱亏损;岩石Yb含量介于0.31~1.32μg/g,Y含量介于4.32~12.07μg/g,贫Yb低Y特征显著; Sr/Y介于67.74~220.60,高Sr低Y特征清楚。上述特征也与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由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分别于古生代末期和二叠纪-中侏罗世闭合,因此,所研究的埃达克岩应形成于中朝-蒙古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是碰撞造山带加厚下地壳拆沉-熔融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899 / 9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 [1]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的底侵作用——来自橄榄玄粗岩与埃达克岩的证据
    赵振华
    熊小林
    王强
    白正华
    乔玉楼
    [J]. 地质学报, 2007, (05) : 606 - 619
  • [2] 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武广
    孙丰月
    朱群
    李之彤
    丁清峰
    李广远
    庞庆帮
    王宏博
    [J]. 矿床地质, 2006, (03) : 215 - 230
  • [3] 新疆北部的两类埃达克岩
    赵振华
    王强
    熊小林
    张海祥
    牛贺才
    许继峰
    白正华
    乔玉楼
    [J]. 岩石学报, 2006, (05) : 1249 - 1265
  • [4] 额尔古纳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武广
    孙丰月
    赵财胜
    李之彤
    赵爱琳
    庞庆帮
    李广远
    [J]. 科学通报, 2005, (20) : 96 - 106
  • [5] 东天山晚古生代埃达克岩成因及铜金成矿意义
    熊小林
    蔡志勇
    牛贺才
    陈义兵
    王强
    赵振华
    吴金花
    [J]. 岩石学报, 2005, (03) : 967 - 976
  • [6] 大兴安岭北段地壳左行走滑运动的时代及其对中国东北及邻区中生代以来地壳构造演化重建的制约
    李锦轶
    莫申国
    和政军
    孙桂华
    陈文
    [J]. 地学前缘, 2004, (03) : 157 - 168
  • [7] 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布、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刍议
    张旗
    秦克章
    许继峰
    刘红涛
    王元龙
    王焰
    贾秀琴
    韩松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4, (02) : 1 - 8
  • [8]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
    林强
    葛文春
    吴福元
    孙德有
    曹林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403 - 412
  • [9]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张旗
    秦克章
    王元龙
    张福勤
    刘红涛
    王焰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195 - 204
  • [10] 深部过程对埃达克质岩石成分的制约
    肖龙
    Robert P RAPP
    许继峰
    [J]. 岩石学报, 2004, (02) : 219 -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