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

被引:151
作者
林强
葛文春
吴福元
孙德有
曹林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高锶花岗岩; 低锶花岗岩; 流纹岩;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根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划分为高锶花岗岩类和低锶花岗岩类,前者富集Ba、Sr、Ti,而后者强烈亏损这些元素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高锶花岗岩类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属于I型花岗岩;低锶花岗岩类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也属于I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为A1型花岗岩。这两类花岗岩均显示εNd(t)正值、87Sr/86Sr低值以及较低的Nd模式年龄。高锶与低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差异性表明,高锶花岗岩起源于相对亏损的幔源岩浆的分异作用,而低锶花岗岩类的源区与显生宙地壳增生时期起源于地幔的年轻地壳物质有关,即起源于富集型幔源基性岩石的部分熔融。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与流纹岩之间地球化学相似性以及与玄武岩类的相关性表明,它们是统一的构造-岩浆体系的产物,共同制约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和闭合期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幔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及物质来源的Nd-Sr-O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魏春生
    郑永飞
    赵子福
    [J]. 岩石学报, 2001, (01) : 95 - 111
  • [2]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
    郭锋
    范蔚茗
    王岳军
    林舸
    [J]. 岩石学报, 2001, (01) : 161 - 168
  • [3]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尹成孝
    陈明植
    闵庚德
    权致纯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0, (04) : 322 - 328
  • [4] 兴蒙造山带正ε(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
    洪大卫
    王式
    谢锡林
    张季生
    [J]. 地学前缘, 2000, (02) : 441 - 456
  • [5] 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成因的地球化学研究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李献华
    [J]. 地球科学, 2000, (02) : 172 - 178
  • [6]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396 - 406
  • [7] 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与地壳增生
    吴福元
    孙德有
    林强
    [J]. 岩石学报, 1999, (02) : 22 - 30
  • [8] 满洲里地区印支期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代学证据
    秦克章
    田中亮吏
    李伟实
    石原舜三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8, (03) : 44 - 49
  • [9] 巴尔哲超大型稀土铌铍锆矿床地球化学和成因
    王一先
    赵振华
    [J]. 地球化学, 1997, (01) : 25 - 26+28+30-36
  • [10] 用ICP-MS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的40余种微量元素
    刘颖,刘海臣,李献华
    [J]. 地球化学, 1996, (06) : 552 -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