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

被引:173
作者
郭锋
范蔚茗
王岳军
林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关键词
造山后阶段; 伸展作用; 双峰式火山岩; 晚中生代; 大兴安岭南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7 [火山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表现出双峰式特征 ,主要由玄武质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基性火山岩属于低钾拉斑系列 ,轻微富集 L REE,Eu异常不明显 (Eu* / Eu=0 .99~ 1.0 4)和 HREE无明显分馏的特征 (Dy/Yb CN=1.0 30~ 1.0 89)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 IL E)而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 ,尤其是强烈亏损 Nb、Ta。英安岩和流纹岩为钙碱性系列 ,在 REE配分模式上为 L REE富集型 ,其中英安岩为 Eu弱负异常 (Eu* / Eu=0 .81~ 1.0 1) ,流纹岩的 Eu负异常明显 (Eu* / Eu=0 .6 5~ 0 .76 ) ;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 ,英安岩类似于基性火山岩 ,流纹岩除了具 L IL E富集和 HFSE亏损特征外 ,还显示出 Sr、P、Ti等元素的强烈亏损 ,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相关。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基性火山岩源于受早期俯冲洋 /陆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或亏损地幔 ,而英安岩则可能为基性岩浆分离结晶的结果。流纹岩表现出较高的 L a/ Sm比值和很高的 K/ P、K/ Ti比值 ,其成因可能与地壳混染作用或与大陆中、下地壳重熔作用有关。结合区域晚中生代盆岭构造格局特征 ,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造山后阶段 ,是岩石圈快速伸展体制下导致受早期流体交代的岩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陆壳垂向增生的两种方式:以大兴安岭为例
    邵济安
    韩庆军
    张履桥
    牟保磊
    乔广生
    [J]. 岩石学报, 1999, (04) : 600 - 606
  • [2]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396 - 406
  • [3]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的构造热演化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 193 - 200
  • [4]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附视频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闵庚德
    陈明植
    李文远
    权致纯
    尹成孝
    [J]. 地质科学, 1998, (02) : 3 - 13
  • [5]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邵济安
    臧绍先
    牟保磊
    李晓波
    王冰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4, (06) : 533 - 537
  • [6] 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提出
    夏军
    王成善
    李秀华
    赵万里
    程学儒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4) : 67 - 80
  • [7]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J].李思田;杨士恭;吴冲龙;黄家福;程守田;夏文臣;赵根榕.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 02
  • [8] 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M].陈义贤等著;.地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