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49
作者:
武广
[1
]
孙丰月
[1
]
朱群
[2
]
李之彤
[2
]
丁清峰
[1
]
李广远
[2
]
庞庆帮
[2
]
王宏博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
上黑龙江盆地;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06.03.001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上黑龙江盆地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岩金成矿区,文章对该区的砂宝斯、老沟等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群体分析、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H、O、S、Pb同位素研究,对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包裹体,并有少量纯CO2包裹体。黄铁矿等的δ34S值为-1.6‰~9.6‰;成矿热液的δ18O值为-1.3‰~+6.6‰,δD值为-89‰~-135‰;铅同位素表现出造山带铅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液相中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主要是Cl-和SO2-4,气相成分中H2O、CO2和N2占绝对优势,还含有H2、O2、CO、CH4、C2H4、C2H6、C3H8、C6H6和H2S,成矿晚期CH4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上属H2ONaClCO2CH4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平均为5.0%,属低盐度流体;均一温度为266.5~295.2℃,属中温热液矿床。上述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_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类型为AuSb组合,属标准的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陆_陆碰撞造山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30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