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的两类埃达克岩

被引:116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熊小林
张海祥
牛贺才
许继峰
白正华
乔玉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富Nb玄武岩; 富Mg安山岩; 陆壳增生; Cu、Au成矿作用; 新疆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新疆北部有两类埃达克岩,一是俯冲型,形成于早、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晚期(≥320Ma),包括了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高(富)Mg安山岩。第二类埃达克岩是底侵型,形成于中晚二叠世(≤280Ma)。第一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拉套山、博罗科努山,中天山的骆驼沟和巴仑台,东天山的土屋-延东,阿尔泰山陆缘南富蕴-青河南,准噶尔盆地中部陆梁,克拉玛依等地。在阿尔泰陆缘南,苦橄岩与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密切组合。第二类埃达克岩分布于西天山的阿吾拉勒山和东天山的三岔口,未发现富Nb玄武岩和高(富)Mg安山岩组合。俯冲型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和高(富) Mg安山岩的高Sr低Y、Yb、富Eu及高εNd(t)(+1.5~+10.0),低(87Sr/86Sr);(<0.7070)的同位素组成,均一致表明其源区物质为洋壳板片,部分为地幔楔、弧前棱柱,产于岛弧环境;而底侵型埃达克岩源于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两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点,展示了中亚型造山在本区晚古生代陆壳增生作用的多样性:在增生构造过程上,有洋壳板片的斜俯冲、俯冲板片的撕裂、板片窗、俯冲剥蚀及玄武质物质的底侵作用等;在增生方向上,有洋壳板片的侧向斜俯冲,也有玄武质物质垂向上底侵于壳-幔边界;在增生物质上,有洋壳板片、地幔楔、受地幔楔混染的洋壳板片熔体,弧前棱柱、地幔楔受板片熔体交代后形成熔体及底侵的幔源玄武质物质。与两类埃达克岩有关,尤其是第一类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在本区广泛发育了Cu、Au成矿作用,其中部分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因此,对埃达克岩及其组合岩石的识别及相关Cu、Au成矿作用的找矿勘探应予以足够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249 / 1265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变质玄武岩部分熔体微量元素特征及埃达克熔体产生条件 [J].
熊小林 ;
J.Adam ;
T.H.Green ;
牛贺才 ;
吴金花 ;
蔡志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9) :41-50
[2]   新疆阿拉套山东部后碰撞岩浆活动的时代、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对陆壳垂向增长的意义 [J].
刘志强 ;
韩宝福 ;
季建清 ;
李宗怀 .
岩石学报, 2005, (03) :623-639
[3]   东天山晚古生代埃达克岩成因及铜金成矿意义 [J].
熊小林 ;
蔡志勇 ;
牛贺才 ;
陈义兵 ;
王强 ;
赵振华 ;
吴金花 .
岩石学报, 2005, (03) :967-976
[4]   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形成时代的精确厘定及意义 [J].
徐学义 ;
马中平 ;
夏林圻 ;
李向民 ;
夏祖春 ;
王立社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2) :17-20
[5]   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希勒克特哈腊苏斑岩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杨文平 ;
张招崇 ;
周刚 ;
闫升好 ;
何立新 ;
陈柏林 .
中国地质, 2005, (01) :107-114
[6]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J].
舒良树 ;
朱文斌 ;
王博 ;
M.Faure ;
J.Charvet ;
D.Cluzel .
岩石学报, 2005, (01) :27-38
[7]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的地质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 [J].
李辛子 ;
韩宝福 ;
季建清 ;
李宗怀 ;
刘志强 ;
杨斌 .
地球化学, 2004, (06) :574-584
[8]   新疆北准噶尔苦橄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毓川 ;
刘德权 ;
王登红 ;
唐延龄 ;
周汝洪 ;
陈振宇 .
地质通报, 2004, (11) :1059-1065
[9]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李向民 ;
马中平 ;
王立社 .
地质通报, 2004, (Z2) :903-910
[10]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J].
张旗 ;
秦克章 ;
王元龙 ;
张福勤 ;
刘红涛 ;
王焰 .
岩石学报, 2004, (02) :1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