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希勒克特哈腊苏斑岩铜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78
作者
杨文平
张招崇
周刚
闫升好
何立新
陈柏林
机构
[1] 新疆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新疆阿勒泰
[5] 北京
[6]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 新疆阿勒泰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含矿斑岩; 埃达克岩; 希勒克特哈腊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希勒克特哈腊苏铜矿位于阿尔泰铜矿带南缘,即原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内。初步的研究和钻孔资料表明,铜矿体完全受斑岩体(石英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控制,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和黄铁矿以及少量的磁铁矿、斑铜矿和镜铁矿。其中磁铁矿形成早于黄铜矿,指示了岩浆具有较高的氧化状态。矿化蚀变分带与斑岩铜矿基本相似,岩体内见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接触带见石英绢云母化,围岩见青磐岩化。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埃达克岩(adakite):高SiO2(63%~66%)、高Al2O3(15%~17%)、富集Sr(378×10-6~447×10-6)、无负Eu异常、亏损Y(10×10-6~14×10-6)和Yb(1.3×10-6~1.5×10-6)以及低的Sr同位素初始值(0.70439)、高的(εNd)t(+6.9~+8.2)和低的δ18OV-SMOW(<10‰)。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332.8±8.5)Ma,为早石炭世侵位的产物,其形成与蒙古洋板块向南俯冲造成的洋壳部分熔融有关,因此其成矿地质背景与世界巨型斑岩铜矿十分相似。另外,在希勒克特哈腊苏铜矿外围还有数个与其十分相似的铜矿点,因此该地区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同时也是中国又一个潜在的斑岩铜矿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2]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3]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找矿模型试探 [J].
龙保林 ;
薛迎喜 ;
冯京 ;
庄道泽 ;
姜立丰 ;
肖志坚 ;
朱裕生 ;
肖克炎 ;
宋国耀 .
中国地质, 2001, (05) :35-38
[4]   物探在新疆土屋地区铜矿找矿中的应用——兼谈斑岩铜矿“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 [J].
王福同 ;
庄道泽 ;
胡建卫 ;
冯京 ;
姜立丰 ;
张征 ;
胡长安 .
中国地质, 2001, (03) :40-47
[5]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的新进展 [J].
芮宗瑶 ;
王福同 ;
李恒海 ;
董连慧 ;
王磊 ;
姜立丰 ;
刘玉琳 ;
王龙生 ;
陈伟十 .
中国地质, 2001, (02) :11-16
[6]   新疆土屋大型斑岩铜矿床特征及发现意义 [J].
王福同 ;
冯京 ;
胡建卫 ;
王磊 ;
姜立丰 ;
张征 .
中国地质, 2001, (01) :36-39+29
[7]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仁鲤等著, 1995
[8]  
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涂光炽主编, 1993
[9]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马鸿文著, 1990
[10]  
中国斑岩铜(钼)矿床[M]. 地质出版社 , 芮宗瑶,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