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被引:89
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王博
M.Faure
J.Charvet
D.Cluzel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奥尔良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奥尔良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
[4] 南京
[5] 奥尔良
[6] 法国
[7] 奥尔良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水下滑塌堆积构造; 后碰撞作用; 晚古生代; 博格达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邓平
    舒良树
    余心起
    王彬
    谭正中
    孙岩
    [J]. 岩石学报, 2004, (03) : 521 - 532
  • [2] 新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硅质岩的放射虫化石
    舒良树
    王玉净
    [J]. 地质论评, 2003, (04) : 408 - 412+450
  • [3] 中、南天山古生代增生-碰撞事件和变形运动学研究
    舒良树
    卢华复
    印栋豪
    王博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 17 - 30
  • [4] 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挤压-拉张构造转折期的侵入活动
    顾连兴
    胡受奚
    于春水
    赵明
    吴昌志
    李宏宇
    [J]. 岩石学报, 2001, (02) : 187 - 198
  • [5] 新疆北部古生代大陆增生构造
    舒良树
    卢华复
    印栋浩
    马瑞士
    夏飞
    卢汉
    [J]. 新疆地质, 2001, (01) : 59 - 63
  • [6]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顾连兴
    胡受奚
    于春水
    李宏宇
    肖新建
    严正富
    [J]. 岩石学报, 2000, (03) : 305 - 316
  • [7] 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前晚奥陶世陆壳基底——来自盆地东北缘老君庙变质岩的证据
    李锦轶
    肖序常
    陈文
    [J]. 中国区域地质, 2000, (03) : 297 - 302
  • [8] 天山造山带基底时代和地壳增生的Nd同位素制约
    胡霭琴
    张国新
    张前锋
    陈义兵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 104 - 112
  • [9]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基性岩带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
    陈汉林
    杨树锋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齐
    汪振国
    [J]. 地球化学, 1997, (06) : 77 - 87
  • [10] 天山东段推覆构造研究
    舒良树,马瑞士,郭令智,孙家齐
    [J]. 地质科学, 1997, (03) : 337 -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