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13
作者
曾浩 [1 ]
丁镭 [2 ]
机构
[1]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PM2.5;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D O I
10.19603/j.cnki.1000-1190.2019.05.011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运用全局Geary指数C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表现为较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不断增强.热点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分布为主,数量和范围呈现出缩小态势,次热点区显著减少但仅围绕在热点区周围,次冷点区由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向中游和下游地区移动趋势明显,冷点区范围呈现出显著扩张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上游仅甘孜州外其他地区都转变为冷点区.此外,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PM2.5保持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距离为867 km,在此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状态.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最大影响因素,其次为经济发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与城市雾霾污染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产生的影响由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逐渐向部分上游地区扩展,交通运输状况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较大.结合各区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长江经济带更应注重联防联控基础上,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治理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724 / 7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长江经济带城市雾霾污染时空演化及治理策略研究 [J].
曾浩 ;
李亚男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8 (02) :120-126
[2]   国家战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识别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策略 [J].
杜雯翠 ;
江河 .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 (03) :50-56
[3]   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 [J].
刘华军 ;
雷名雨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0) :88-95
[4]   2014~2017年北京城区霾污染态势及潜在来源 [J].
杨欣 ;
陈义珍 ;
赵妤希 ;
柴发合 ;
王婉 .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09) :3232-3239
[5]   产业集聚及交通联系加剧了雾霾空间溢出效应吗?——基于产业空间布局视角的分析 [J].
罗能生 ;
李建明 .
产业经济研究, 2018, (04) :52-64
[6]   北京市雾霾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李卫东 ;
黄霞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8, 20 (04) :58-68
[7]   北京市雾霾污染健康损失评估:历史变化与现状 [J].
陈素梅 .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8, (02) :84-96
[8]   产业协同集聚、贸易开放与雾霾污染 [J].
蔡海亚 ;
徐盈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6) :93-102
[9]   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J].
陈诗一 ;
陈登科 .
经济研究, 2018, 53 (02) :20-34
[10]   北京市PM污染健康经济效应的CGE分析 [J].
王桂芝 ;
武灵艳 ;
陈纪波 ;
宋迎曦 ;
陈蓉蓉 .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07) :2779-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