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

被引:34
作者
刘宪锋
胡宝怡
任志远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植被生态系统; 水分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明晰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刻理解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双重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与水文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趋势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2 g C·kg-1H2O·a-1(P<0.001),不同植被生态系统年内WUE主要呈"双峰"模式,峰值分布在4—5月和9—10月;空间上,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升趋势和显著上升(P<0.05)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95.04%和66.96%,但不同季节变化趋势特征差异较大;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均值和趋势差异显著,其中稀疏灌丛和草地WUE均值较低,而针叶林WUE趋势下降明显;进一步对坡度统计表明,25—50°范围内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持续增加趋势。当年蒸散量小于3 700 mm时,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随着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增加而增加,随后GPP则随E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研究区中东部(57.25%)WUE主要由GPP控制,而西部区域(42.75%)WUE则受ET影响。近15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与LA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表明LAI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WUE的提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3种气候因子是导致WUE及其组分GPP和ET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WUE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大部分植被类型年内分布呈现双峰结构。生态恢复工程不仅改善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状况,同时显著提高了植被生态系统的WUE,成为近年来黄土高原WUE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 [J].
高海东 ;
庞国伟 ;
李占斌 ;
程圣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5) :863-874
[2]   免耕及深松耕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J].
魏欢欢 ;
王仕稳 ;
杨文稼 ;
孙海妮 ;
殷俐娜 ;
邓西平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03) :461-477
[3]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J].
邢会敏 ;
徐新刚 ;
冯海宽 ;
李振海 ;
杨福芹 ;
杨贵军 ;
贺鹏 ;
陈召霞 .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49 (23) :4507-4519
[4]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J].
易浪 ;
任志远 ;
张翀 ;
刘雯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166-174
[5]   2000—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J].
刘宪锋 ;
杨勇 ;
任志远 ;
林志慧 .
中国沙漠, 2013, 33 (04) :1244-1249
[6]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J].
吴桂平 ;
刘元波 ;
赵晓松 ;
叶春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617-627
[7]  
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 王庆伟,于大炮,代力民,周莉,周旺明,齐光,齐麟,叶雨静.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8]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J].
胡中民 ;
于贵瑞 ;
王秋凤 ;
赵风华 .
生态学报, 2009, 29 (03) :1498-1507
[9]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1981―2006):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J]. XIN ZhongBao1,2, XU JiongXin1 & ZHENG Wei1, 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01)
[10]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胡中民 ;
于贵瑞 ;
樊江文 ;
温学发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