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及深松耕对黄土高原地区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49
作者
魏欢欢 [1 ,2 ]
王仕稳 [1 ,3 ]
杨文稼 [3 ]
孙海妮 [3 ]
殷俐娜 [1 ,3 ]
邓西平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免耕; 深松耕; 作物;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整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明确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春玉米、冬小麦种植中的适用性和增产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45篇大田试验文献和209组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对春玉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特征。【结果】与常规耕作相比,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中部采用免耕能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10%以上;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3.4%和13.6%(P<0.05);在年均温度≤10℃地区免耕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6%和9.3%(P<0.05)。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600 mm地区,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最显著,分别增加14.5%和12.2%(P<0.05);在不同年均温度地区,深松耕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降雨量和不同年均温度下,采用深松耕的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均高于免耕。【结论】免耕、深松耕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不同,在黄土高原中部和北部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年降雨量≤500 mm地区和年均温度≤10℃地区采用免耕更有利于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西北部采用深松耕均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效果优于免耕。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7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J].
王志穷 ;
王维新 ;
李霞 ;
李文春 ;
郭金龙 ;
汤明军 ;
方瑞 .
农机化研究, 2016, 38 (06) :253-258
[2]   基于Meta-analysis的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产量效应分析 [J].
赵爱琴 ;
魏秀菊 ;
朱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24) :1-7
[3]   陕西省不同农业种植区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 [J].
李红梅 ;
王宇亮 ;
雷向杰 ;
权文婷 ;
何慧娟 .
中国农业气象, 2015, 36 (06) :653-665
[4]   中国北方地区深松对小麦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J].
郑侃 ;
何进 ;
李洪文 ;
王庆杰 ;
李问盈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22) :7-15
[5]   深松耕作对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J].
刘战东 ;
刘祖贵 ;
宁东峰 ;
秦安振 ;
南纪琴 ;
张霄 ;
肖俊夫 .
灌溉排水学报, 2015, 34 (05) :6-12
[6]   不同耕作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张立健 ;
李玲玲 ;
谢军红 ;
李婧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 50 (02) :46-52
[7]   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柏炜霞 ;
李军 ;
王玉玲 ;
王丽 .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05) :880-894
[8]   白银市热量资源评估 [J].
陈少勇 ;
邢晓宾 ;
张俊红 ;
郑延祥 .
甘肃科学学报, 2014, 26 (01) :47-52
[9]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孔晓民 ;
韩成卫 ;
曾苏明 ;
吴秋平 ;
刘丽 .
玉米科学, 2014, 22 (01) :108-113
[10]   临汾市近30年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J].
代淑媚 ;
狄晓英 ;
景东平 ;
杨晓芳 ;
崔建国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35) :33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