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新思维——碳汇交易的视角

被引:6
作者
尕丹才让 [1 ,2 ]
李忠民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2] 青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碳汇交易; 生态补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属于禁止开发区,不但失去了依靠工业发展的机会,还要为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屏障,为此而得到的补偿仅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而且补助标准偏低,市场化补偿长期缺位,历史欠账太多,生态产品输出人群后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乏力。碳汇交易的缘起与快速发展,无疑加快了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进程,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富边强民提供了新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分省区森林碳汇量的一个估计
    马晓哲
    王铮
    [J]. 科学通报, 2011, 56 (06) : 433 - 441
  • [2] 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方法
    曹广民
    龙瑞军
    张法伟
    李以康
    林丽
    郭小伟
    韩道瑞
    李婧
    [J]. 生态学报, 2010, 30 (23) : 6591 - 6597
  • [3] The accounting of biological sinks and sourc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WBGU Special Report. WBGU Special Report . 1998
  • [4] Transaction costs,institutionalrigidities and the size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XEL M,FRANK J. Energy Policy . 2005
  • [5] Transaction costs of forest carbon projects. M.Ha-Duong. . 2002
  • [6]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钟华平
    樊江文
    于贵瑞
    韩彬
    [J]. 草业科学, 2005, (01) : 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