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方法

被引:26
作者
曹广民 [1 ,2 ]
龙瑞军 [1 ]
张法伟 [2 ]
李以康 [2 ]
林丽 [2 ]
郭小伟 [2 ]
韩道瑞 [2 ]
李婧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碳增汇潜力; 高寒草甸; 草毡表层; 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草甸碳储存的场所、碳库容量随草甸演替的变化过程及其碳增汇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探讨了高寒草甸碳增汇潜力估测的困惑与解决方法。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极大,主要受到土层厚度和草地演化进程的影响。高寒草甸碳主要贮存于草毡表层,其增汇潜力在于退化草地草毡表层的恢复与重建。保持适宜厚度的草毡表层是协调高寒草甸生产与碳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随着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土壤容重呈现下降趋势,计算其系统碳增汇潜力,需要用根土体积比进行土层深度的校正。高寒草甸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但其潜力的发挥受到气候和草地恢复与管理措施的影响,比较漫长。
引用
收藏
页码:6591 / 65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过程的影响 [J].
林丽 ;
曹广民 ;
李以康 ;
张法伟 ;
郭小伟 ;
韩道瑞 .
生态学报, 2010, 30 (15) :4012-4018
[2]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J].
葛全胜 ;
方修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25 (01) :32-40
[3]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4]   三江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的瓶颈及解决途径 [J].
曹广民 ;
龙瑞军 .
草地学报, 2009, 17 (01) :4-9
[5]   应对国际CO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J].
刘燕华 ;
葛全胜 ;
何凡能 ;
程邦波 .
地理学报, 2008, (07) :675-682
[6]   高寒嵩草草甸的被动与主动退化分异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J].
曹广民 ;
杜岩功 ;
梁东营 ;
王启兰 ;
王长庭 .
山地学报, 2007, (06) :641-648
[7]   放牧对高寒草甸地表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J].
杜岩功 ;
曹广民 ;
王启兰 ;
王长庭 .
山地学报, 2007, (03) :338-343
[8]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J].
陈全功 .
草业学报, 2007, (01) :10-15
[9]   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研究 [J].
马玉寿 ;
尚占环 ;
施建军 ;
董全民 ;
王彦龙 ;
杨时海 .
草业科学, 2006, (12) :6-11
[1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t exchange of CO2 in 3 types of vegetation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ZHAO Liang1, LI Yingnian1, ZHAO Xinquan1, XU Shixiao1, TANG Yanhong2, YU Guirui3, GU Song1, DU Mingyuan4 & WANG Qinxue3 1. 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f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 China;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Tsukuba, Ibaraki3050053, Japan;3.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Beijing 100101, 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