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小铜官山铜矿床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21
作者
田世洪
丁悌平
侯增谦
杨竹森
谢玉玲
王彦斌
王训诚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稳定同位素; 小铜官山铜矿床; 安徽铜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2 [];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中著名的夕卡岩型矿床。小铜官山铜矿床位于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侵入岩体为铜官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成矿过程包括夕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笔者通过对小铜官山铜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硫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地层和岩浆热液,但以后者为主。硅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水来源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为右倾型,夕卡岩、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铜官山岩体石英二长闪长岩,故认为形成本区的夕卡岩型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闪长质熔体。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时空结构及成矿
    曾普胜
    杨竹森
    蒙义峰
    裴荣富
    王彦斌
    王训诚
    徐文艺
    田世洪
    姚孝德
    [J]. 矿床地质, 2004, (03) : 298 - 309
  • [2] 铜官山铜矿床矽卡岩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及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研究
    谢玉玲
    徐九华
    杨竹森
    蒙义峰
    徐文艺
    邱士东
    王葆华
    [J]. 矿床地质, 2004, (03) : 375 - 382
  • [3]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顾连兴
    陈培荣
    倪培
    徐兆文
    肖新建
    邱检生
    张遵忠
    张光辉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 392 - 407
  • [4]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床流体多次沸腾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肖新建
    顾连兴
    倪培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 199 - 206
  • [5] 长江中下游两个系列铜、金矿床及其成矿流体系统的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J]. 周涛发,岳书仓,袁峰,刘晓东,赵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 [6] 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机理
    周涛发
    岳书仓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5) : 697 - 707
  • [7] 关于岩浆矽卡岩问题
    吴言昌
    常印佛
    [J]. 地学前缘, 1998, (04) : 110 - 116+118-120
  • [8] 岩浆夕卡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讨论──以铜陵地区为例
    凌其聪
    程惠兰
    [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4) : 7 - 12
  • [9] 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干铁铜(金)矿床中块状及脉状钙质夕卡岩的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赵斌
    赵劲松
    [J]. 地球化学, 1997, (05) : 34 - 53
  • [10]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系列侵入岩
    邢凤鸣,徐祥
    [J]. 地球化学, 1996, (01) : 29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