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兼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

被引:7
作者
张伟玉 [1 ]
陈哲 [2 ]
表娜俐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2]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中国; 非传统安全; 研究范式; 亚洲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相对于中国传统安全研究在国际学界的弱势地位,中国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更突出,相关研究和著述颇丰。不过,笔者以10种中国国际关系专业期刊中含有"非传统安全"一词的文章为样本进行统计,发现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一是中国学界对非传统安全的共识大多依赖于学者间的"默契",对非传统安全的诸多定义可操作性较差;二是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问题意识不足,学术成果多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三是科学研究方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应用不多,目前非传统安全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未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研究范式,距学科成熟仍有一定距离。通过对比中外非传统安全研究发现:在学科自身特点上,该学科整体偏向刺激-反应型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应用色彩。在研究进程和路径上,中国属于早期扩展派,属典型的"亚洲路径",美国在战略研究派和早期扩展派之间,主要走"美国路径",欧洲居于哥本哈根学派和人的安全研究学派之间,走经典的"欧洲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20+4 +4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话语分析的启示[J]. 琳娜·汉森,李佳,余潇枫.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3)
[2]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 [J].
崔顺姬 ;
余潇枫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84-96+156
[3]   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架构 [J].
巴里布赞 ;
余潇枫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113-133+157
[4]   非传统安全:中国的认知与应对(1978~2008年) [J].
余潇枫 ;
李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1) :89-96+6
[5]   能源问题与中美关系 [J].
查道炯 .
国际经济评论, 2007, (04) :35-38
[6]   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国际政治课题 [J].
查道炯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4) :53-67
[7]   非传统安全维护的“边界”、“语境”与“范式” [J].
余潇枫 ;
王江丽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11) :55-61+5
[8]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 [J].
余潇枫 ;
林国治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04-112
[9]   能源依赖进口不可怕 [J].
查道炯 .
世界知识, 2006, (09) :47-49
[10]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 [J].
查道炯 .
国际经济评论, 2005, (06)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