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中国的认知与应对(1978~2008年)

被引:39
作者
余潇枫 [1 ,2 ]
李佳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安全场域; 认知; 应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安全场域"对一个国家的安全认知与战略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实现了时代观与安全观的重大历史转型,也面临着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安全威胁的挑战。非传统安全凸显了"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和"全球安全"的意义,也促成安全范式的全面转型。中国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中完成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非战略高度到战略高度、从零散到系统、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中国需要加快非传统安全应对能力建设,有效应对未来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6+6 +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非传统安全的概念辨析 [J].
李学保 ;
蒋玲 .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 (08) :198-200
[2]   论“非传统安全”的实质及其伦理向度 [J].
余潇枫 ;
林国治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104-112
[3]   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 [J].
熊光楷 .
世界知识, 2005, (15) :50-53
[4]   超越传统的国家安全战略 [J].
唐永胜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6) :32-36+5
[5]   谁之“非传统”何种“安全”? [J].
叶知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4) :38-43
[6]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J].
何忠义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3) :48-55+6
[7]   从危态对抗到优态共存——广义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战略的价值定位 [J].
余潇枫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2) :8-13+4
[8]   非传统安全论析 [J].
俞晓秋 ;
李伟 ;
方金英 ;
张运成 ;
翟坤 ;
不详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3, (05) :44-53
[9]   论国家主权的当代发展与理性选择 [J].
余潇枫 ;
贾亚君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2) :31-38
[10]   无处不在的威胁——“新安全观”概念质疑 [J].
韩丽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 (10)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