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中国的认知与应对(1978~2008年)

被引:39
作者
余潇枫 [1 ,2 ]
李佳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安全场域; 认知; 应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安全场域"对一个国家的安全认知与战略有着重要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实现了时代观与安全观的重大历史转型,也面临着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安全威胁的挑战。非传统安全凸显了"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和"全球安全"的意义,也促成安全范式的全面转型。中国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中完成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非战略高度到战略高度、从零散到系统、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中国需要加快非传统安全应对能力建设,有效应对未来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6+6 +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国家安全战略研究[M]. 国防大学出版社 , 杨毅, 2007
[12]  
非传统安全概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余潇枫等, 2006
[13]  
国家安全战略论[M]. 军事科学出版社 , 葛东升, 2006
[14]  
东亚和平与安全[M]. 时事出版社 , 阎学通,金德湘主编, 2005
[15]  
新安全论[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英)巴瑞·布赞(BarryBuzan)等著, 2003
[16]  
非传统安全论[M]. 时事出版社 , 陆忠伟主编, 2003
[17]  
争取世界的生存[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 1981
[18]   从经济安全角度谈对“非传统安全”的看法 [J].
傅梦孜 .
现代国际关系 , 1999, (03) :2-6+48
[19]   论相互依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J].
王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 (06)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