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中国铝业2000—2009年碳足迹研究

被引:17
作者
任希珍 [1 ]
田晓刚 [1 ]
鞠美庭 [1 ]
孟伟庆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环境学;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可持续发展; 铝行业; 电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32 [];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铝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应用碳足迹方法对中国铝行业能源消耗和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 2000—2009年中国铝行业碳足迹及相对世界总体状况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铝产品完整生命周期过程中,每吨原生铝产品的碳足迹为9.3l hm2,其中初级生产过程碳足迹为7.69 hm2,约古总碳足迹的83%,尤以电力所致碳足迹份额相对更为显著。近10 a中国铝行业碳足迹从2000年的2.60×10~7hm2增加到2009年的1.21×10m hm2,且对世界铝行业碳足迹比例逐年增大,成为中国铝行业发展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碳减排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原生铝工业的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J].
武娟妮 ;
万红艳 ;
陈伟强 ;
石磊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50 (03) :407-410
[2]   中国1997—2006年可持续发展动态测度分析 [J].
马春 ;
孟伟庆 ;
鞠美庭 ;
李洪远 ;
张晓春 ;
郝翠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8 (06) :75-80
[3]   中国钢铁行业的生态足迹 [J].
于宏民 ;
王青 ;
俞雪飞 ;
刘建兴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897-900
[4]   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J].
孟伟庆 ;
马春 ;
鞠美庭 ;
李洪远 ;
冯海云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 (02) :67-71
[5]   福建省近10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J].
洪滔 ;
吴承祯 ;
范海兰 ;
宋萍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01) :97-100
[6]   我国与世界电解铝工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差距 [J].
刘新星 ;
海热提 ;
陈帆 .
环境保护, 2005, (03) :62-64
[7]  
Provision of LCI data in the European aluminium industry Methods and examples[J] . Christian Leroy.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 2009 (1)
[8]  
Human and Ecological Life Cycle Tools for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ystems (HELIAS)[J] . Reinout Heijungs,René Kleijn,Ester van der Voet,Arjan de Koning,Lauran van Oers,Ayman Elshkaki,Ruben Huele,Gjalt Huppes,Sangwon Suh,Anneke Wegener Sleeswijk.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 2006 (1)
[9]  
Revisiting carrying capacity: Area-base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J] . William E. Rees.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