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源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识别

被引:15
作者
侯读杰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湖北荆州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塔里木盆地; 油气运移; 地球化学; 混源油气; 运移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松辽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混源油气的运移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未熟油和成熟油的混源现象较为常见 ,应用不同的成熟度指标可以识别这种情况。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石炭系油藏CⅢ 油组的油气为三期油气的混源 ,油气运移的主体方向是自西向东。后期较高成熟度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轻质油 ,自东向西进入塔中 1油田、塔中 4油田 ,塔中 4油田为双向供油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130 +1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实验、混源理论图版及其应用 [J].
王文军 ;
宋宁 ;
姜乃煌 ;
宋孚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34-37+6
[2]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J].
侯读杰 ;
王铁冠 ;
孔庆云 ;
冯子辉 ;
黄福堂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2) :40-42+46+6
[3]   松辽盆地海侵地层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J].
侯读杰 ;
黄清华 ;
黄福堂 ;
孔庆云 .
石油学报, 1999, (02) :38-42+4-5
[4]  
松辽盆地原油和沉积物中C31甾烷的发现与意义[J]. 侯读杰,王铁冠,孔庆云,冯子辉,J.M.Moldowan.科学通报. 1998(23)
[5]   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沉积中的甲藻甾烷:海侵指相的标志物? [J].
侯读杰 ;
王铁冠 ;
张一伟 ;
张林晔 ;
张传林 .
地质论评, 1997, (05) :524-528
[6]   利用自生伊利石K-Ar定年分析烃类进入储集层的时间 [J].
王飞宇 ;
何萍 ;
张水昌 ;
赵孟军 ;
雷加锦 .
地质论评, 1997, (05) :54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