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与古人类迁徙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葛肖虹 [1 ,2 ]
刘俊来 [2 ]
任收麦 [3 ]
袁四化 [4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4] 防灾科技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阶段隆升; 中国构造-地貌格架; 气候环境变迁; 古人类迁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3 []; P931.2 [构造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5 ; 070501 ;
摘要
对中国新生代以来构造-地貌形成的认识,必须建立新生代重大环境事件的年代序列,既需要不同地区构造变形、隆升年代学的依据,又需要宏观背景的把握。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地貌格架及相关问题,诸如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部北西西向盆-山地貌和东部北北东向阶梯状盆-山地貌的形成时代、发育过程等,一直是地学界关注但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隆升年代学和古高程信息的数据,使得对其开展定量分析成为可能。青藏高原何时形成现今的高原面貌?这是国内外学者长期争议的科学问题。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开展了20余年研究,发现柴达木作为一个现今的高原盆地经历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全过程,高原隆升和环境变迁的所有事件,在盆地的沉积、构造上都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因此它可以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大阶段划分的最佳参考时空坐标,并依此提出古近纪期间(55~24 Ma)青藏高原整体并未隆升;青藏—闽粤高原的初次隆升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3~17 Ma),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基本被夷平;形成现今高原面貌的末次快速隆升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3.6~0.8 Ma)和中更新世之间。新生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中国构造-地貌格架的形成,直接影响了中国和全球气候环境的变迁以及古人类迁徙的路径,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古气候和古人类学家共同探索,对中国及亚洲新生代以来古地貌、古气候变迁的历史和中国古人类的发源与迁徙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通过青藏高原分阶段隆升依据的论证,阐明青藏高原隆升与中国构造地貌形成、气候环境变迁的关系,并探讨中国古人类迁徙的可能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1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1]  
黄土与干旱环境[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东生, 2009
[12]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
[13]  
中国新生代生物地层学[M]. 地质出版社 , 袁复礼, 1984
[14]  
西藏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83
[15]  
河套人[M]. 龙门联合书局 , 贾兰坡撰, 1951
[16]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ctive tectonics of Asia[J] . Bihong Fu.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11 (4)
[17]  
New constraints on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the Lower Miocene Gangrinboche conglomerates, Yarlung Tsangpo suture zone, SE Tibet[J] . Jonathan C. Aitchison,Aileen M. Davis,Badengzhu,Hui Luo.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02 (3)
[18]  
Cenozoic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drying of central Asia[J] . Jian Wang,Yong Jin Wang,Ze Chun Liu,Jian Qing Li,Ping Xi.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99 (1)
[19]  
Paleomagnetic Chronology, Fluvial Processe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Siwalik Deposits near Chinji Village, Pakistan[J] . Noye M. Johnson,John Stix,Lisa Tauxe,Philip F. Cerveny,Rashid A. K. Tahirkheli.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85 (1)
[20]   西藏北部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与唐古拉山的隆起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伊海生 ;
刘志飞 ;
李勇 .
地质学报, 2006, (08) :1118-113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