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

被引:29
作者
胡健民
刘晓文
赵越
徐刚
刘健
张拴宏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河北三河,,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燕山板内造山带; 早中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崩塌滑覆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作者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对晚三叠世秦岭—大别碰撞带和侏罗—白垩纪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的远程构造响应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7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1] 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崔盛芹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 [12]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 [13] 辽宁省岩石地层.[M].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编著;杨欣德;李星云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 [14] 冀北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特征研究.[M].杨农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 [15] 中国东部内蒙古-燕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造山作用过程.[M].王瑜著;.地质出版社.1996,
  • [16] 中国大陆根-柱构造.[M].邓晋福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 [17]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 [18] 中朝陆台的印支运动
    潘广
    [J]. 科学通报, 1963, (03) : 61 - 63
  • [19]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董树文
    吴锡浩
    吴珍汉
    邓晋福
    高锐
    王成善
    [J]. 地质论评, 2000, (01) : 8 - 13
  • [20]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转换过程中的深部作用与浅部响应
    邵济安
    牟保磊
    张履桥
    [J]. 地质论评, 2000, (01) : 32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