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江苏近50年粳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
被引:3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云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赵步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季红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朱庆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3] 扬州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江苏省;
粳稻;
安全齐穗期;
日平均气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确定水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间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发现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 d;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的变异亦明显增大。进而提出了北南各地点一般粳稻安全齐穗日期分别为9月18日、9月20日、9月24日和9月28日,这比目前各地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日期迟约4~6d。本文分析方法可以供我国各稻区相关研究参考,其结果也可供我国类似稻区借鉴,并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对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化给予新的认识。指出应对现用主体粳稻品种出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进行观察研究,确定出各地各类型粳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日期,以更具体准确地指导水稻播(栽)期的安排。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 329 - 336杨晓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志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06) : 888 - 894卫云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尹华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刘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西华师范大学黎云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 [3] 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06) : 1208 - 1219徐振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春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4] 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5) : 1 - 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中国近百年温度曲线的对比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 5 (02) : 71 - 78唐国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王绍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张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6] 中国东部季风区1961年~2006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J]. 资源科学, 2009, 31 (03) : 462 - 471陈少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不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王劲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石圆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郭忠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 [7] 浅析淮北地区麦茬直播稻栽培的安全性[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5) : 15 - 16朱顶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顾文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沈龙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大有镇农业中心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陈德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大有镇农业中心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吴万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张红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 响水县农林局粮油栽培技术指导站
- [8] 水稻开花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的筛选[J].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5) : 965 - 96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王贺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 175 - 18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田汉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美国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近40a江苏省各区域气候变化分析[J]. 气象科学, 2006, (05) : 525 - 529姜爱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江苏省气象台项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候中心 江苏省气象台彭海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学会 江苏省气象台王冰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学会 江苏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