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托克托台地湖相地层及其初步意义

被引:17
作者
蒋复初 [1 ,2 ]
王书兵 [1 ,2 ]
李朝柱 [1 ]
傅建利 [1 ]
阎浩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关键词
湖相地层; 色度; 烧失量; 黄河; 托克托台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内蒙古河套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套晚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前人将其与萨拉乌苏组对比。托克托台地位于河套盆地最东部,晋陕峡谷上峡口,地貌上构成二级台地。台地前缘湖相地层出露良好。本文主要研究了郝家窑剖面湖相地层的时代与沉积环境。郝家窑剖面出露地层厚约47m:上部为棕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层,风成黄土,厚约3m;下部为青灰、黄、灰白色粉砂、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粘土层,湖相地层,厚约44m。湖相层顶部的OSL年龄约100kaB.P.,剖面底部的OSL年龄约为145kaB.P.,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郝家窑剖面沉积物色度指标显示,L*曲线和a*曲线在3m处有明显的转折,之上为风成沉积,之下为湖相沉积。烧失量测试结果,LOI550的最高值为8.39%,最低值为0.44%,平均值为3.16%;LOI950的最高值为18.05%,最低值为0.51%,平均值为6.39%。郝家窑剖面湖相沉积物的亮度L*和烧失量LOI950的趋势基本同步,由下向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不断增高,湖水矿化度在增大,指示了湖泊处于封闭的环境,黄河当时可能没有通过河套盆地。托克托地区约于100kaB.P.左右结束湖泊沉积,转型发育风成黄土。
引用
收藏
页码:931 / 9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反映的环境变化 [J].
阎顺 ;
李树峰 ;
孔昭宸 ;
杨振京 ;
倪健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463-468
[22]   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 [J].
彭淑贞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03, (01) :110-110
[23]   黄土堆积序列"高温烧失量"指标对古气候演化的指示意义 [J].
石建省 ;
石迎春 ;
叶浩 ;
孙彦敏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2, (04) :104-106
[24]   末次冰消期晚期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 [J].
余俊清 ;
K.Kelts .
第四纪研究, 2002, (05) :413-423
[25]   黄河托克托段早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剖面的建立及其意义 [J].
贾铁飞 ;
银山 ;
赵明 ;
包桂兰 ;
白冰冰 .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1, (01) :74-78
[26]   黄土沉积中红光/反射光亮度值变化及古气候意义 [J].
杨石岭 ;
丁仲礼 ;
秦小光 ;
顾兆炎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80-380
[27]   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J].
董光荣 ;
苏志珠 ;
靳鹤龄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7) :1869-1872
[28]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 [J].
孙继敏,丁仲礼,袁宝印,刘东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1) :23-31
[29]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S OF THE HUANGHE AND YONGDING RIVER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OSSIL LAKES OF THE CENOZOIC ERA IN THE DRAINAGE AREA附视频 [J].
李容全 ;
杨明川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1, (03) :40-53
[30]   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 [J].
袁宝印 .
地质科学, 1978, (03) :2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