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华北南部地区古生界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远景
被引:7
作者:
韩宇春
黄晓梅
机构:
[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物探地质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古生代;
构造演化;
地质评价;
远景评价;
油气勘探;
华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华北南部地区的地质演化与华北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结晶基底形成、中—晚元古代台内裂谷发育、古生代稳定地台沉积和中—新生代地台活化等发展过程。但本区受秦岭褶皱带构造活动的强烈影响,因而具有相对独特的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控制条件。早寒武世中期,古秦岭海槽伸展扩张,沉积了一套全区广泛分布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页岩的地层;晚寒武世开始,古秦岭海槽向北俯冲挤压,在本区南部出现一个平行于海槽的大陆边缘隆起;中奥陶世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边缘隆起继续存在,区内水体相对封闭,形成膏盐沉积;中奥陶世末,古秦岭海槽回返,且边缘隆起长期存在,使本区南部遭受剥蚀特别强烈,致奥陶系甚至部分寒武系地层缺失。中—新生代,古生界地层受到强烈改造。现今古生界主要残存于鲁山—周口—阜阳—淮南—线以北地区,下古生界残厚约1000m,上古生界残厚约400m~800m。综合评价认为,本区古生界含油气远景最有利地区为襄城—汝南地区,次为济源地区和商丘—黄口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4
+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