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

被引:81
作者
逯进 [1 ]
常虹 [1 ]
汪运波 [2 ]
机构
[1]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2]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环境; 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F426.2 [];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文章全面解析了系统耦合机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能源、经济与环境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了1995—2014年中国四大区域三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并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区域三系统交互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差异做出了全面讨论。结果表明,1各省区经济和环境综合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而能源综合指数在小幅波动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三者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三类指数的变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2三系统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均保持不断递增的演化趋势,但绝对水平较低,且区域间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由东到西递减态势。3三系统的耦合变化与能源-经济、能源-环境和经济-环境三类二元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4在探索三系统耦合协调的持续发展路径时,需重点引导三系统打破固有束缚,通过有秩序的相互配合产生单个系统所不具备的发展能力。而从现实状态看,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资源环境不可持续以及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各省区需结合本区域实际发展状况和比较优势制定发展规划。东部需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强化技术创新,以带动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部和东北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西部则应将重点放在绿色发展和防范环境风险两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J].
张子龙 ;
薛冰 ;
陈兴鹏 ;
鹿晨昱 .
生态经济, 2015, 31 (01) :14-17+43
[2]   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和环境绩效——基于14个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实证研究 [J].
薛静静 ;
沈镭 ;
彭保发 ;
刘立涛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414-1424
[3]   基于CGE模型的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分析 [J].
郭正权 ;
郑宇花 ;
张兴平 .
系统工程学报, 2014, 29 (05) :581-591
[4]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 [J].
刘承良 ;
段德忠 ;
余瑞林 ;
王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5) :145-152
[5]   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 [J].
逯进 ;
周惠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 30 (09) :3-19+36
[6]   能源环境约束下垂直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J].
郑丽琳 ;
朱启贵 .
财经研究, 2013, 39 (07) :49-60
[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J].
曾鸣 ;
王亚娟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6
[9]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 [J].
赵湘莲 ;
李岩岩 ;
陆敏 .
软科学, 2012, 26 (03) :33-38
[10]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J].
周荣敏 ;
张燕 .
商业时代, 2011, (22)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