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均衡视角的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11
作者
赵先超
朱翔
周跃云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碳均衡; 碳排放; 碳吸收; 时空差异; 湖南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6.007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湖南省及14个地级市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水泥产量数据以及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碳均衡视角,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排放测算模型,估算并模拟分析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年均增加523.98×104 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占湖南省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长期稳定在85%以上,是最主要碳源;(2)2009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岳阳、娄底、郴州、衡阳、长沙、湘潭6市属高碳区,常德、益阳与株洲3市属中碳区,邵阳、怀化、永州、张家界与吉首5市属低碳区;(3)2003-2009年,湖南省碳吸收量呈现出小幅增长趋势,导致湖南省净排放迅速增加,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7年净排放累计为35 086.11×104 t;(4)2005年断面数据表明,湖南省碳吸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怀化、永州、郴州与邵阳4市属高值区,衡阳、常德、株洲、张家界、长沙、岳阳及益阳7市属中值区,娄底、湘潭与吉首3市属低值区;(5)2003-2009年,湖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未达到均衡状态,净排放由2003年的2 608.01×104 t增加到2009年的6 554.62×104 t。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3+170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河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动态分析 [J].
高军波 ;
李清飞 ;
余国忠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1) :141-145
[2]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关键领域碳排放实证研究——基于天津市的案例分析 [J].
赵先超 ;
周跃云 ;
芦鹏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2011, (04) :81-85
[3]   农用地碳汇效应估算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J].
邢燕燕 ;
张艳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03) :203-208+259
[4]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J].
何介南 ;
康文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05) :52-58
[5]   森林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 [J].
顾凯平 ;
张坤 ;
张丽霞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105-109
[6]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J].
王铮 ;
朱永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09-115
[7]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 [J].
宋涛 ;
郑挺国 ;
佟连军 .
地理科学, 2007, (02) :156-162
[8]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贺金生 ;
肖玉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4, (04) :491-498
[9]  
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 赵先超.湖南师范大学. 2011
[10]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Hong Kong [J].
Leung, DYC ;
Lee, YT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 (26) :4487-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