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对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芮春兰
机构
[1] 南京理工大学医院
关键词
甘草; 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正>我国是世界上认识和研究甘草最早的国家。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传统医学认为其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能,故有“十药九草”之说。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L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L)。随着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甘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1化学成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晓强等运用薄层光密度法对黄甘草、胀果甘草、欧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G.glabraVar.glandalifera)中所含的甘草苷、异甘草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甘草苷的含量在胀果甘草中最多,黄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及欧甘草的含量依次降低;异甘草苷的含量在黄甘草中最高,胀果甘草、欧甘草、乌拉尔甘草、欧甘草变种含量依次降低。宣春生等自山西甘草中分离出8种化合物,发现它的化学成分与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十分接近。其中鉴定出6种化合物:①蔗糖(sucrose),②4′,5,7-.三羟基-8-异戊烯基黄酮(4′,5,7trthydroxy-8-Prenyl-flavone),③异芒柄花甙(isoonohen),④4′,7-二羟基黄酮(4′,7-dthydroxyflavone),⑤liquiritin,⑥3-β-羟基-11-氧化-齐墩果甙。其中化合物⑥为首次报道的新成分,被命名为乌拉尔甘草皂甙甲二正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甘草废渣中抗菌抗氧化剂的提取及其化学组成 [J].
高发奎 ;
张树蔚 ;
杨晓辉 ;
高贵华 ;
贾润萍 ;
陈兴国 ;
胡之德 .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04) :64-67
[2]   甘草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J].
周燕 ;
王明奎 ;
廖循 ;
朱绪民 ;
彭树林 ;
丁立生 .
分析化学, 2004, (02) :174-178
[3]   水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王爱国 ;
冯孝章 .
中草药, 2003, (05) :9-11
[4]   乌拉尔甘草中的化学成分(英文) [J].
朱绪民 ;
邸迎彤 ;
彭树林 ;
王明奎 ;
丁立生 .
中草药, 2003, (03) :9-12
[5]   刺果甘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张继 ;
马君义 ;
杨永利 ;
姚健 ;
黄爱仑 ;
马国兵 .
中国药学杂志, 2002, (12) :24-26
[6]   甘草酸的提取和精制法概述附视频 [J].
苑可武 ;
白芳 ;
杨波 ;
徐文豪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 (07) :52-54
[7]   刺果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李伟东 ;
阚毓铭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23-224
[8]   山西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宣春生 ;
赵晓红 ;
冯福盛 ;
乔本志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02) :18-22
[9]   黄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J].
许旭东 ;
候翠英 ;
张聿梅 ;
胡碧煌 ;
刘勤 ;
刘永隆 ;
杨峻山 .
中国中药杂志, 1997, (11) :39-40+63-64
[10]   黄甘草异黄酮成分的研究 [J].
张聿梅 ;
许旭东 ;
胡碧煌 ;
刘勤 ;
侯翠英 ;
杨峻山 ;
不详 .
药学学报 , 1997, (04)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