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犯中客观归责理论的适用

被引:12
作者
孙运梁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作为; 客观归责; 保证人地位; 风险; 自我答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构成要件该当结果的发生是不作为犯客观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同时不作为与结果之间需要具备因果关联,且结果的发生在客观上能够归责于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适用的具体归责标准存在差异,针对作为适用的是风险制造或者风险增高理论,针对不作为适用的是风险降低理论。作为犯是制造一个原本不存在的风险或升高风险,不作为犯是本来就存在风险,但没有去消灭、降低该风险。要掌握不作为犯的不法构成要件,形式化的保证人地位理论其功能是有限的,如果结合客观归责的归责标准,互为补充,既不会抹煞各自的理论效能,又能规制构成要件的适用范围。先行行为与构成要件行为(实行行为)不是等同的,应当进一步厘清先行行为的风险、不作为的风险与客观归责理论风险规则之间的关系。即使实施结果避免措施,也无结果回避可能性的时候,不作为与结果之间欠缺规范上的风险关联,排除结果归责。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6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客观归责理论的危机与突围——风险变形、合法替代行为与假设的因果关系 [J].
庄劲 .
清华法学, 2015, 9 (03) :75-93
[2]   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 [J].
劳东燕 .
中国法学, 2015, (02) :131-159
[3]   风险升高与风险降低 [J].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陈璇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4) :193-201
[4]   论犯罪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保证人地位 [J].
王莹 .
法学家, 2013, (02) :119-129+179
[5]   先行行为作为义务之理论谱系归整及其界定 [J].
王莹 .
中外法学, 2013, 25 (02) :325-346
[6]   也谈客观归责理论 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 [J].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2013, 25 (02) :300-324
[7]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2012, 24 (04) :665-682
[8]  
客观之结果归责——结果归责理论的发展、基本路线与未决之问题[J]. 沃尔夫冈·弗里希,蔡圣伟.刑事法评论. 2012(01)
[9]  
刑法总论教科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金霍伊泽尔, 2015
[10]  
基础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黄荣坚,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