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磷对太湖流域水稻田磷素径流流失形态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杨丽霞 [1 ,2 ]
杨桂山 [3 ]
机构
[1] 不详
[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不详
[4] 浙江财经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
[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6] 不详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施磷; 水稻田; 径流; 磷素流失形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5.03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整个水稻生长期内天然降雨径流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0,30,75,150kg/hm2)对水稻田径流磷素的组成形态及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在水稻生长初期,对径流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影响较大,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不同形态磷的浓度都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溶解态总磷(DP)和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即DP/TP从27.9%增加到43.7%,表明施磷肥能促进水稻田磷素径流DP的流失;DIP/DP从46.2%上升到64.2%,而DOP/DP从51.8%下降到35.8%,说明磷肥能增加水稻田磷素径流DIP浓度;颗粒态总磷(PP)占总磷(TP)56.3%~72.1%,表明所有施磷处理中径流携带的磷均以PP为主。在整个植稻期内,产生了6次径流,但水田径流磷素的流失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即施肥后不久,可见施肥与径流发生的时间间隔是决定径流磷素损失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稻田磷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J].
张威 ;
艾绍英 ;
姚建武 ;
李盟军 ;
杨丽娟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6) :237-243
[2]   论“稻田圈”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的功能 Ⅰ.稻田土壤磷素径流迁移流失的特征 [J].
曹志洪 ;
林先贵 ;
杨林章 ;
胡正义 ;
董元华 ;
尹睿 .
土壤学报, 2005, (05) :97-102
[3]   太湖地区侧渗水稻土连续施磷处理下稻田磷的径流损失 [J].
赵建宁 ;
沈其荣 ;
冉炜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3) :29-33
[4]   天然降雨条件下水稻田氮磷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J].
梁新强 ;
田光明 ;
李华 ;
陈英旭 ;
朱松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59-63
[5]   太湖地区渗育性水稻土径流中磷组分的研究 [J].
王小治 ;
曹志洪 ;
盛海君 ;
封克 ;
朱建国 .
土壤学报, 2004, (02) :278-284
[6]   施肥与水体环境质量——论施肥对环境的影响(2) [J].
曹志洪 .
土壤, 2003, (05) :353-363
[7]   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J].
史东超 ;
张金柱 ;
郭素平 .
河北林果研究, 2003, (01) :13-19
[9]   水稻田表水磷素的动态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的研究 [J].
张志剑 ;
王珂 ;
朱荫湄 ;
王光火 ;
施丹潮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1) :58-60
[10]  
Nitrogen fertilization and nitrate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in Japan: Present status and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J] . Kikuo Kumazawa.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 2002 (2)